35 岁提前退休?这些年轻人在拼命存钱

1

“内卷” 已经成为现下最火热的一个词。职场内卷、教育内卷、生活内卷…… 无时无刻的高压环境让不少年轻人试图逃离,开始信奉 “躺平学”。在躺平学大师的指导下,慢节奏、低欲望、回归本我的生活才是对抗竞争社会最有利的武器。

和躺平学精神内核保持一致的是实现 35 岁提前退休的梦想。正在遭遇职场危机的中年人努力规避 35 岁被 “退休” 的命运,而更多的年轻人想着能在 35 岁时急流勇退,将 “提前退休” 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对于大多数 “打工人” 而言,他们既没有丰厚的父母资产,也没有一夜暴富的运气。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1 年胡润财富自由门槛》,三线城市的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就在 600 万元,年薪 10 万的年轻人也需要存够 60 年才能达到。那他们依靠什么能够实现提前退休在家躺平的梦想?

FIRE 运动是这群年轻人给出的答案。

拼命存钱,过极简生活

FIRE 运动最早兴起在美国,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的首字母,意思是 “财务独立,提早退休”。它的核心法则是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工作阶段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 25 倍后,再通过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取得每年至少 4% 的年化利率,被动收入覆盖个人支出,让自己过上不用工作的退休生活。

“4% 原则”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 1994 年提出。他在分析了美国过去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得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 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目前主要有三类 FIRE。第一类是是肥 FIRE,他们有着充足的本金和比较强的理财技能,能够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第二类是瘦 FIRE,虽然本金不多,但是可以通过极简生活实现目标;第三类是咖啡师 FIRE,指退休后还是会做一份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工作当兼职,也不用太过节约。

“开源节流” 是最常见的积累本金的手段。谷雨数据根据知乎问题 “如何看待 35 岁提前退休的人” 的回答分析发现,年轻时 “996” 工资积累和个人投资、经营成功是积累财富最主要途径,分别占比 33% 和 30%。

但是,前程无忧近期发布的《95 后职场人经济独立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 95 后年薪在 5-10 万元,四分之一的年收入超过 10 万元。考虑到日常租房、还贷、消费和额外职业培训花费,三成以上的 95 后年轻人并没有存款,只有 15% 的年轻人存款在 5000 元以上。

2

95 后的存款负债情况。图片来源:前程无忧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或许都没有进入互联网大厂 “996” 拿高薪的机会。国内最出名的 FIRE 运动实践者是来自台湾的曾婉玲。工作 11 年后,她在 33 岁的年纪便退休,开始一家三口环游世界,而她成功实践的方法是通过缩减开支,拼命存钱。

曾婉玲在出版书籍《不工作,也有钱》中提到,为了能够迅速攒到生活费的 25 倍,她和爱人租住最便宜的学生公寓,尝试自己种菜自己做饭,以及不买车不买房不买不必要的衣服。10 年时间,他们积累下 650 万元,全部放入美国指数基金上面,每年定期只取出 4% 用作生活开支。

在豆瓣 “FIRE 生活” 小组,有超过九万名 “生活家”,向 FIRE 生活努力。他们相互分享如何做到降低物欲,过极简生活,比如尽可能依赖公共交通、不买新衣服、减少浏览网络和社交圈、远离消费主义等。

3

豆瓣 “FIRE 生活” 小组简介。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小新是一名 FIRE 运动的实践者。他表示,FIRE 族的过程是先苦后甜。想实现 FIRE 目标,你需要准备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给自己一个硬性的存款要求。他刚开始每个月会把一半收入存起来,后来是 60%、70%,到现在他甚至每个月只有 10% 的收入用作日常开支。

另外,他在采访时强调要抵触消费主义,不能浪费。“年轻人买的很多东西真的是没有意义,只不过满足你一时的冲动,一时的虚荣心,真正让你在苦难的时候给你力量给你信心的,还是得实打实的底气,就是你手上的存款。”

FIRE 之后,小新发现自己的生活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身体上,过去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脱发、失眠问题严重,而现在已经没有了;心态上,以前压力大,感觉每一天都像在战场上拼命,而现在已经两三年没有吃安眠药、褪黑素了。

沈宏在 2017 年从某互联网头部公司辞职后,已经成功实践 FIRE 生活四年了。对比过去在职场的生活,他最深刻的感触是心情上的变化。

“在职场上的时候焦虑感、患得患失感、人生被职场奴役的无意义感,直接导致脾气不好、失眠、生病。尤其在退休前最后一年,公司就是个魔窟,在里面就有不安感,很有一种坐牢的感觉。” 沈宏说,“退休后终于自由了,人的心理状态马上有了 360 度大转变,明显感到自己的职场创伤在愈合、在被治愈。”

摆脱内在不安全感,寻找真正的热爱

FIRE 运动在兴起之初,就不断受到争议。在崇尚勤劳持家的中华民族,FIRE 被认为是不求上进和懒惰的代表;有人认为,FIRE 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化桃源 —— 实现财富自由目标可望而不可即;还有人表示,FIRE 之后只会感到空虚,缺少和社会的联系从而陷入封闭。

对于多少才可以真正辞职,进入 FIRE 生活,每个实践者的衡量标准不一。在 “FIRE 生活” 小组,部分组员抱怨自己很难存够百万资产,总担心将钱投入理财会不够。有组员晒出自己小家庭一年的支出,再节俭也需要 10 万元,这让她感到非常焦虑。

组员小聪认为,反复讨论钱够不够的背后本质是安全感的问题。有些人觉得 20 万就够了,有些人觉得两个亿也不够。任何时候所谓的财务自由都是伪概念,对经济的安全感就像在感情里的安全感一样,你靠不了外界,只能自己给自己建立。

4

小聪在豆瓣小组里的经验分享。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曾婉玲在接受一条采访时同样表示,具体攒多少钱才退休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只要攒到能够覆盖生活所需就够了。目前,在有一个 4 岁的儿子的情况下,曾琬铃全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在 2000~3000 美金。

在沈宏看来,一些实践者会存在对金钱的焦虑还是在于逃脱不了金钱对自己的束缚。他认为,FIRE 的意义是缩短金钱对人性的影响与奴役,在退休后除了使用它外,避免任何金钱带来的困惑与焦虑,从而彻底回到享受生活与享受自由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沈宏格外提到 FIRE 的试错成本很高。“一旦你脱离社会几年后,发现钱不够用像再回到职场赚钱,对三十多岁的人来讲,基本不可能。社会脱钩太久,而且职场资源也很难找回,如果创业,按照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血亏。”

更重要的是,在金钱之外,要找到什么是自己热爱的生活。李文在一线城市有三套房子,金钱充分保障的情况下 FIRE 了好几年。在自驾游走了一遍中国后,她现在却觉得这种躺平的生活无聊枯燥。

王慧也深有感触。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她选择离职尝试 FIRE 生活,但在大理半年的休整时间,她时常感到空虚。“在这半年有努力打发时间,在大理练瑜伽,在农场做义工,在三亚冲浪,可是每次你都只是一个旁观者,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等你真正的融入进去了,你会觉得,好山好水好无聊。”

小聪表示,很少有人真正想清楚 FIRE 后大量的空闲时间想要做什么。在最初的轻松后,马上面临的就是无聊,无所事事的焦虑更为致命。在她看来,驾驭自由需要极大的能力,并且在自由之后,还要有强大的自律能力,维持规律的生活。

为了抵抗退休后的枯燥生活,小新每天仍会有三小时工作,用来做自己喜欢的副业,两小时用来学习一些金融知识,时刻保持一股进取心,不会随着退休而变得懒散消沉。沈宏则和曾婉玲一样,选择在各地旅游。旅游之外,他依旧每天会早起健身,自己负责一日三餐,每天做清洁,以及和朋友保持社交联系。

“自由不是一个概念或形式,而是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培养一种能力 —— 享受闲暇的能力、戒断焦躁与造作的能力、不受物欲名利影响的能力。” 沈宏说。

此外,小新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FIRE。“有些人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每天感觉精力很充沛,很有干劲,他的职业道路每天都在进步,也没有感觉到很焦虑。这种人就不用去 FIRE 了。因为现在这种状况就是好的,不能为了一时偷懒,选择 FIRE,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正如 “FIRE 生活” 小组简介所写:通过(FIRE)这个理念,同时为家庭资产做配置,以求尽快摆脱 “出卖时间换金钱的工作”,走上热爱生活的路途,做每天微笑的工作。

(沈宏、李文、王慧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