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的流行,让 AIGC 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AIGC,即 AI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比如 AI 写作、AI 绘画、AI 编程、AI 语音合成等。
就在 3 月 29 日,一封来自美国研究机构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的公开信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波:超过 1000 位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呼吁 —— 人们应该立即停止训练比 GPT-4 更强大的 AI 系统,暂停期至少 6 个月。
原因是可能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我们是否应该让机器产生的谎言充斥信息渠道?是否应该自动化所有的工作?是否应该发展出可能最终超过并取代人类的非人类思维?我们应该冒险失去对文明的控制吗?……”
在 “科技”“文明”“人类” 这些宏观层面的探讨之外,DT 财经更好奇,对于普通人来说,ChatGPT 这类 AIGC 工具到底意味着什么?
上周,DT 财经联合第一财经发布了《“ChatGPT 来了,你怎么看” 小调研》,总共收到 1204 份回答,其中 1180 位朋友都表示自己有关注 AI 写作、AI 绘画等 AIGC 工具。
AIGC 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下是本次调研的发现。
IT 行业、男性和成熟职场人更关注 ChatGPT
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普遍关注 AIGC 工具,在回答 “你最近是否关注 AI 文本、AI 绘画、AI 音频、AI 视频等 AIGC 工具” 问题时,选择 “非常关注” 和 “普遍关注” 的超过 8 成,使用过 AI 生成内容的人也超过了 8 成。
将这一问题下选择 “非常关注” 和 “比较关注” 的比例相加,我们比较了不同人群对 AIGC 工具的关注度:85 后、90 后高于 00 后;男性高于女性;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行业高于其他行业;自由职业者、专业人士、企业管理层高于普通职工。
值得说明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和以往有一定不同,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关注 ChatGPT 群体的特殊性。
我们将参与 ChatGPT 调研的人群与 DT 财经过往发布的 “年轻人熬夜小调研” 对比,发现本次调研的参与者中,男性、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行业、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更高;而在校学生、00 后和普通职员的比例更低。
也就是说,男性、IT 行业、成熟职场人对 ChatGPT 等 AIGC 工具更感兴趣。
本次调研的结论,也更多反映的是这部分比较关注、已经使用过 AIGC 人群的感受和行为。
6 成人期待用 AI 生成内容,职场经验越少的人越担忧
虽然社交网络上关于 AI 的焦虑情绪不少,但从本次调研来看,先行尝试者们对 ChatGPT 等 AICG 工具的情绪态度整体偏正面:期待(62.5%)、好奇 (61.6%)和兴奋(42.2%)依次位居前三。此外,对于 AIGC 的未来发展,有 54.6% 的人持乐观态度,认为利大于弊。
这种正面的情绪态度,或许和受访者自身的使用体验有关。
在本次调研中,超过 8 成人使用 AI 生成过内容,其中 43.3% 的人体验是 “高效”,认为 AI “鸡肋”“无聊”“无用” 的不足 10%。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担忧和焦虑。
我们发现,对 ChatGPT 等 AIGC 的情绪态度与职场经验有关:基本上是按照在校学生 - 普通职员 - 企业管理者的顺序,在职场上的职级和话语权越高,对于 AIGC 越是期待和兴奋,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群体感到担忧的比例明显更高。
这或许是因为,AI 擅长的资料检索与整合技能更影响的是基础岗位,但无法进行管理和做决策。
一位来自 IT 行业的 95 后受访者就提到:“已经有游戏大厂用 AI 批量作画再让画师修改细节,感觉应届生会更难找工作。我是做数据的,感觉以后一些技能将逐渐可替代,只有那些 code 大神可能才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商业服务行业认为短期就会受影响,文化传媒行业认为长期影响大
很多研究机构都发布了会被 AI 冲击的行业名单,那么身处其中的打工人,到底感觉如何?
认为自己行业在短期内就受到巨大影响比例最高的,除了人们已经讨论很多的 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行业 (24.7%),还有商业服务行业(30.2%),主要包括:专业服务 / 咨询 (财会 / 法律 / 人力资源等)、中介服务、广告 / 会展 / 公关、检验 / 检测 / 认证和外包服务。
还有的行业受访者,认为自己即便短期内没有受到影响,长期也会有较大影响。文化 / 传媒 / 娱乐 / 体育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不仅如此,这个行业对未来也更悲观:大概 3 成文化传媒行业的受访者认为 AI 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多,12.6% 的人认为负面影响更多,这是所有行业中选择负面比例最高的。
相对来说,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服务业、农林牧渔这些行业受访者认为自己受到的影响非常少。
概括来说,就是 “信息处理行业”(如 IT、传媒、金融)目前已经感受到 AIGC 的影响,而更看实操经验以及沟通服务的蓝领,没有太多感知。
美国商业新闻网站 Business Insider 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使用编程和写作技能的角色最符合 GPT 的能力,受到冲击的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师等技术工作;数据密集型角色,如数学家、财务定量分析师、会计师和报税员;以及传播职业,如作家、公共关系专家、口译员和笔译员、诗人和作词家。
研究人员还发现,拥有学士、硕士和其他专业学位的人受 AI 影响的风险很高,但只需要高中文凭、职业学校或在职培训的工作,比如食品准备工人、电工、理发师、医疗助理…… 可能不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男性更看重效率发展,女性更担心科技 “副作用”
在 ChatGPT 等 AIGC 工具走红之后,社交网络上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我的工作会不会被 AI 取代。
从调研来看,只有两成人认可 AIGC 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常常以段子的形式表示 “人类还有许多 AI 不可替代的地方。”
一则点赞超过 6 万、转发超过一万的微博这样写道:“说实话,ChatGPT 替代不了水瓶射手双子,我的意思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疯子。” 其他类似的高赞梗还有 “AI 代替不了会计,因为会计会背锅”“AI 可以工作,但没有我会舔老板”……
在对于 AIGC 的评价上,男性和女性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男性更认可 AIGC 在效率上的影响,女性更关注新科技带来的副作用。
31.2% 的女性担忧版权纠纷:
“前段时间在一个摄影相关的公众号里看到以‘川内伦子的植物 ’为主题输入生成的影像,不得不说 ,真的太可怕了,整体的风格、光影色调、通透感是很多摄影师需要多少年的沉淀才能学习到的,以假乱真的成本越来越低,版权归属问题又还没有官方定论。”
—— 女,00 后,文化 / 传媒 / 娱乐 / 体育
24.9% 的女性担忧传播错误信息:
“ChatGPT 会自信地给出误导性信息,而很多人并不会点开源链接核实。无良的软广也会更难发现和管控。ChatGPT 还被爆出取材有性别宗教和种族的系统性歧视问题,会让 minority 更加的社会边缘化。信息内容管控将是很大的挑战,在管控完善之前我会对 ChatGPT 生成的内容长期保持怀疑态度。”
—— 女,90 后,IT /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
女性还会更多考虑弱势群体,唯一一条女性比男性更认可的 AIGC 正面评价是,“AIGC 可以帮助到弱势群体,如为失声者合成语言音频”。
已经有 45.5% 的人把 AI 用在工作上,还有 4% 的人靠它赚到了钱
在本次调研中,已有 45.5% 的人把 AI 用到了工作中,还有 4% 的人靠它赚到了钱。
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对 AIGC 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当成高效的搜索引擎,为写论文、写策划、开发代码等提供素材和灵感;二是用来快速完成邮件、周报等无脑工作。
一名 90 后产品运营向 DT 财经分享:“ChatGPT 产出的文案能解决工作中重复的一部分,但是文风和内容还需要再进行处理。” 她和两位小伙伴还开发了基于 ChatGPT 的小程序,帮助人们快速生成各类文案,比如日报周报、简历、电商文案、邮件、小红书文案、作业答案等等。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调研的全部发现,可以简单概括为 6 点:
1、男性、IT、成熟职场人更关注也更多使用 ChatGPT 等 AIGC 工具;
2、人们对 AIGC 普遍持乐观态度,学生群体的担忧程度相对高一些;
3、AIGC 对需要处理信息(文字、图像、数字信息等)的行业冲击最大;
4、男性更看重 AIGC 带来的效率和发展,女性更多考虑它的副作用;
5、目前最常见的 AIGC 应用,还是文本生成,人们主要是当搜索引擎和周报速写器;
6、使用过 AIGC 的人,对它的普遍评价是高效。
你又如何看待 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