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四个月后,华为终于在昨晚发布了年度旗舰手机 P50 系列。和以往发布会上重点宣传旗下麒麟芯片不同,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直到最后才宣布 P50 有麒麟 9000 和高通 888 两个版本,而且都只支持 4G。
“我们尽管有非常优秀的 5G 芯片,但是我们的 5G 芯片只能当 4G 芯片用。” 余承东在发布会遗憾表示。
这是悲壮一幕,作为全球 5G 通信技术领导者的华为,却因制裁无法生产 5G 手机。据《深网》获悉,采用 5G 芯片的 P50 不支持 5G,是因为需要进口的射频天线等部件,在今年 3 月的最新一轮制裁中被禁。
供应链被切断的华为手机业务严重受阻。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最新数据,2021 年第一季度,三星、小米、苹果、OPPO 和 vivo 是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华为手机份额跌出了前五,而仅仅一年前,华为还以 20% 的市场占比首次夺冠。
从此次延期发布的 4G 版 P50 上,能直观看出华为手机业务面临的困难。一方面,华为储备的自研麒麟 9000 系列芯片已接近耗尽,部分依赖进口的核心零部件短期内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尽管华为与高通等核心供应商恢复了合作关系,但还没有获得任何 5G 相关产品的许可。
国内手机市场已从 4G 切换到以 5G 为主导,信通院报告显示,今年 6 月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已占到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7.1%。对目前只能生产 4G 手机的华为来说,这意味着用户基数的进一步下滑。而此次 P50 系列 4488 元起的售价,也没有太多价格优势。
4G 版 P50 仅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这是华为手机业务的艰难延续。
削减产品,精简渠道
华为手机真正崛起始于 2014 年,自 2017 年超过 OPPO 成为国内第一的手机厂商后,华为一直蝉联至 2020 年。但美国制裁打断了华为手机业务的发展势头。华为自研芯片无法得到海外代工生产,供应链危机下,华为不得已在 2020 年下半年对外出售荣耀品牌。
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下,复杂电子产品的生产都依赖于全球供应链的支持,华为遇到的问题是任何科技企业都无法应对的。
今年以来,随着库存零部件的消耗,华为面临的供应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前五。此前,曾有消息传出,华为将对外出售手机业务,但华为官方进行了否认。手机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华为目前实行 “1+8+N” 的产品战略,尽管在大力拓展 PC、平板、大屏等 “8” 业务,但手机 “1” 仍是绝对核心。
华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不过出售荣耀之后,华为继续对手机产品线进行了削减。今年五月,有消息传出华为低端系列已经通过合作的方式交给了三大运营商,其中,畅享给了联通,麦芒给了电信,NOVA 给了移动。有运营商和渠道商人士向《深网》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
通过对产品线的削减,华为希望尽可能用有限的芯片等零部件储备,延长手机产品线的生命周期。华为目前仅保留高端的 P、Mate 系列手机,以往,两者新款机型的发布时间通常是每年的 3 月和 9 月,此次新款 P50 延期 4 个月,Mate50 的发布时间或延期更久。据《晚点》报道,华为今年将不再发布新款 Mate50 手机。
华为也在同步精简线下渠道。由于华为手机缺货,渠道商面临无货可卖的难题。一位大型手机渠道商告诉《深网》,目前区县的渠道商家已经完全拿不到华为手机了,头部商家还能分到少量货,但是大部分门店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的临界点。
渠道消失后很难重建,华为也一直设法挽救。去年 9 月 15 日,第三轮针对华为的制裁生效后,华为手机出货量快速下滑,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国区牵动渠道商做五大产业转型,五大产业是指 PC & 平板产业、HD 产业、穿戴 & 音频产业、智选 IOT 产业和手机产业。
华为目前在线下主推卖车和全屋智能两项业务,由于前景尚不明朗,部分渠道商态度冷淡。华为自然也察觉到了渠道商的反应。《深网》从多位华为终端销售体系员工处获悉,为了保住核心渠道门店,华为正在与经销商合作,将面积在 300 平以上的体验店,改造为全新的 MSC(Multiple Sales Center 综合销售中心)店。
MSC 店是华为针对线下销售渠道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新的合作模式中,华为收归门店管理权,经销商转化成了纯投资方的角色,出投资和门店等资源。“相当于华为收回了控制权,因为全屋智能和汽车这些产品短期内难赚钱,经销商的积极性也不高,+8+N 的产品可能会被边缘化。华为自己管理之后能指哪打哪,自己掌控之后,靠自己的执行力去推进。” 一位华为终端销售体系员工说。
无论是削减产品,还是精简渠道,华为的目标都是保留手机业务的火种,等待未来某天供应链问题解决后卷土重来。
构建生态,保留海思
构建鸿蒙生态是延续华为手机业务的关键一环。尽管华为将 HarmonyOS(鸿蒙)定义为面向 5G 时代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但 HarmonyOS 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最大吸引力还是在于手机上的应用体验。
自 2019 年 8 月发布 HarmonyOS 以来,华为加速推动其应用生态落地。今年 6 月 2 日,正式公布可以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 HarmonyOS 2,预计到 2021 年底,搭载鸿蒙的设备数量将达 3 亿台,其中包含 2 亿台华为自有手机。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透露,自 6 月 2 日开放升级以来,HarmonyOS 的用户已突破 4000 万。他还刻意强调,接下来的许多老款华为手机也将陆续支持升级 HarmonyOS,希望用户升级旧手机获得新的体验。
华为手机仍然具有品牌优势。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许多华为手机用户在无法购买到新款手机后,纷纷推迟了换机计划。而华为希望通过为老用户升级最新的 HarmonyOS,留住更多的存量用户。
遭遇第一轮制裁之后,华为进一步加大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其中既包括操作系统,也包括芯片、主版等核心零部件。
华为海思半导体启动 “备胎” 计划曾一度刷屏朋友圈。作为华为旗下自研芯片部门,海思能够设计出覆盖华为全部主营业务的核心芯片:手机芯片 “麒麟”、 基带芯片 “巴龙”、 5G 基站芯片 “天罡”、服务器芯片 “鲲鹏” 等等。
但第二轮制裁之后,华为面临设计出的先进芯片无法制造的问题。海思部分员工开始遭到外部企业挖角,常有内部人员变动消息传出,甚至一度传言华为将裁减海思部门。
华为手机业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思先进的自研芯片。2012 年,当其他国产品牌都选择采用高通和联发科芯片时,华为选择在旗下手机上使用性能不太稳定的自研 K3V2 芯片,经过几年迭代,最新的麒麟 9000 已能媲美高通和苹果的同类产品。而这些自研芯片也让华为手机比起其他国产品牌有了差异化的卖点。
华为选择继续保留海思。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曾公开表示,华为会继续养着海思,这支队伍可以不断研究、开发,为未来做准备。
华为目前加强了芯片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亦不排除未来进入芯片制造领域的可能。据《财经》统计,华为哈勃三年投资了 40 家芯片公司;仅 2020 年,哈勃就投资了 25 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并不断往产业链上游深入。此前也曾有外媒报道,华为计划芯片厂初步试验生产低端 45nm 芯片,并希望在 2021 年底前生产 28nm 芯片,2022 年底前生产 20nm 芯片。
自研固然重要,但于华为来说,推进供应链恢复合作也极为关键。华为目前已经能从外部采购 4G 手机芯片,供货不足或无法获取的主要是摄像头芯片、存储芯片、射频等其他零部件。一部智能手机有上千个零部件,仅芯片就上百颗,华为不可能全部都自研。
干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