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了,又有之前苟晶的事情,教育现在是热门话题,那么中国目前的情况不敢乱说,第一了解不够多,第二说错了惹麻烦。
讲讲新加坡,今天只是如实的介绍新加坡相关教育现状,尽量不带个人立场,对新加坡教育体制支持或反对,读者随意自便,别拿我当靶子。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新加坡的小学入学;第二,新加坡的学区房;第三,新加坡的中学入学;第四,新加坡的高等教育。
先说一些背景信息
首先,新加坡公立教育非常强调分流制,后续介绍会提到,从小学就开始不断分流,好处是可以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进度和学习内容差异很大,那么缺点,当然是很多人觉得孩子和家长压力很大,是对是错,我不评判,但这个分流确实是存在的,这是事实陈述。
其次,新加坡的家庭是否重视教育呢,我不能说都很重视,但确实很多家庭是非常重视教育的,singlish有个专有单词叫做 kiasu,这个词在欧美是没有的,其实来自于闽南语,是怕输的意思,也被称之为新加坡的国民性。那么新加坡有个专门的网站叫做 kiasu parents,顾名思义,怕输的家长,访问量在新加坡而言也是很高的,讨论很热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也是很多新加坡家长的追求。
以上,是关于新加坡教育的背景信息。
1、新加坡的小学
这里只介绍公立小学,私立学校另说。政府说,所有小学都是最好的小学,政府禁止小学民间排名,当然家长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做排名,后来政府严苛到禁止小学公布PSLE平均成绩(小升中考试),最近这两年貌似连数学竞赛成绩都禁止小学公布了,(当然,其实你还可以到竞赛官网查看获奖名单和所在学校),只有各种文体活动竞赛的成绩允许公布。
所以,新加坡绝对没有官方的小学排名。但你挡不住家长们的努力,各种第三方榜单层出不穷。不过你会发现,有些学校在某些榜单里名列前茅,在另一些榜单里就非常普通,所以,第三方榜单的排名差异是非常大的。
那么第三方榜单一般会基于什么标准呢?
黄金标准:开设GEP课程小学。
新加坡小学三年级会有一次全国的考试,当然不是必考的,是家长自愿报名的,所谓天才班考试,会把最优秀的学生跳出来,选入天才班就读,课程难度和进度都会远高于普通班。那么政府规定有9所小学开设天才班课程,也就是他们说的GEP课程。
实话说,能不能考入天才班,与是不是这九所小学的学生并无直接关联,而这九所小学天才班也是面向全国择优+就近录取,但政府准予开设天才班的,都是被公认是最优秀的小学。
白银标准:特选华校。
新加坡政府准许15所小学开辟特选华文课程,而这15所小学一般也被家长们认为是很不错的学校。不过实话说,并不是特选华校一定优于其他学校。实际上在不同榜单上,有些华校的排名并不见得很高。而且特选华校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显然是不如开设天才班的小学。
但这里有4所小学,既是天才班课程小学,也是特选华校小学,这就是新加坡人眼中的王中王,南洋小学,南华小学,道南小学,公教小学。被广泛公认为是最好的四所小学。
青铜标准: 关联小学。
新加坡小学升中学是看成绩的,但如果某小学与某中学是关联学校,他们叫affliate school,那么这个小学的学生升入这个关联中学就会有一定的成绩照顾,如果这个中学又是成绩特别好的,那么这个小学往往就会被家长高看一样,毕竟可以更容易进入好中学对不对。
比如圣安德烈小学,既不是GEP小学,也不是特许华校,但它关联的圣安德烈中学排名相当不错,而圣安德烈中学又关联圣安德烈初级学院,很多家长觉得这样孩子12年下来风险很低,所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里有意思的是,这种关联不是一对一,在有些情况下,是多对多。比如英华小学有两所(其中一所是GEP小学),关联的英华中学也有两所,是二对二的关联。两两都有分数照顾。
关联关系主要来自于学校的董事会,规模最大的是会馆,和教会。所谓政府小学很多也是靠一些会馆和教会的资金支持的。在新加坡实力最强的是福建会馆,福建会馆旗下的小学,中学,都非常有实力,比如四强之一的道南小学就是福建会馆旗下。此外基督教圣公会教会旗下有很多小学和中学也非常不错。佛教协会的几所小学口碑都很好,中学就很一般。
教会学校不会强制灌输学生信教,佛教协会的学校校园餐厅也会有肉吃,只是校区会有很多教会信仰的标记,以及每天早课可能会有几分钟的祷告之类的。
青铜标准2:政府奖励
政府会给不同学校颁奖,那么家长们也会把一些容易获得的和难以获得的奖项打分,然后算出每个学校近几年的得分排名,一些新成立不久的邻里小学在这个榜单上就非常靠前。典型的比如孺廊小学,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获得大量奖项,口碑极佳,已经可以比肩一线名校。
青铜标准3:进入难易程度
新加坡学区范围是1公里内公民优先,其次是2公里,3公里。再往后才是永久居民,如果还有剩才是外国工作签的,报小学最远不允许超过3公里。
那么如果公民1公里内需要抽签,就是比较难进的,如果1公里内中签率越低,那么也就是难度越高。
所以很多人用这个进入难度排名,但实话说,很多传统名校进入并不难,因为进入难度主要取决于几点。
第一,附近人口密度,比如道南小学在海边,所谓1公里居住范围本来就比其他地区少一半,而且附近别墅较多,也就是居住密度不高。所以进入难度反而低于一些人口密度高的邻里学校。
第二,性别选择,新加坡小学有混校,有男校,有女校。那么如果是男校或女校,适合人群就会少一半,所以相对来说,进入难度就会低一些。比如海星小学是特选华校,口碑也不错,但由于是男校,而且周围人口密度也不高,进入难度低于很多邻里小学。
第三,周围竞争,如果周围存在其他更强的名校,那么可能相对弱一点的名校就更容易进一些。最典型的就是莱佛士女小,作为传统华校和女子小学,加上又在别墅区,周围人口密度本来也不高,而且还紧挨着南洋小学,所以莱佛士女小成为进入门槛最低的顶尖名校。此外特选华校培群小学周围几个小学都不错,但由于培群的口碑最好,其他几个相对来说都好进很多。
而一些政府开发新市镇里口碑不错的邻里小学,因为当地人口膨胀的很快,往往竞争很激烈。
讲个数据,新加坡的小学差不多是180多所,不到200所,新加坡公民1公里内需要抽签的小学,有50所。
但是,是不是只有抽签呢,不是,新加坡小学的入学,我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很多潜规则,是人家的明规则。简单说就是关系户优先,而且是名正言顺的优先,因为政府规定就是关系户优先。
录取顺序
首先,有哥哥姐姐在这个学校的,优先录取,方便家长接送。也就是录取了一个,就录取了后面所有。
家长是校友,在校老师、职工优先。一代人进去了,以后每一代都能进去。
校董家属或校董推荐优先。比如说,你积极参与教会活动,捐助了教会很多钱,教会的高层就可以给所属学校写推荐信,优先录取你的子女,这是明规则,不是潜规则。你是福建会馆的核心成员,经常赞助支持福建会馆活动,福建会馆的负责人也会给你写推荐信,优先录取,当然,不一定是福建会馆,比如泉州会馆,晋江会馆,也都是福建会馆下属的,都可以的。
不过这部分政府要求限定名额比例,不能说录取的全都是关系户,如果超出名额的,也要抽签,但目前来说,这部分名额基本都用不完,有多夸张呢,大部分名校的关系户录取会超过每年名额的半数。
然后是贡献相关,所谓义工。
前段时间国内有个很火的视频,金融大亨罗杰斯的俩女儿中文讲的特别好,这俩孩子都是南洋小学就读。那么怎么进入南洋小学的呢,罗杰斯,全球顶尖金融大佬,跑去南洋小学做义工,为自己孩子争取学额。不过说真的,我觉得政府优待他了,否则,非新加坡公民,做义工都没戏!当然,也许罗杰斯偷偷入籍新加坡了,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可以避税。
义工包括学校义工,或学校所在社区义工,义工具有一定的优先录取权,除了义工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基层领袖,类似中国居委会组织里的领导人物,子女也有优先录取权,嗯,这些都是公开规则。
所以,以上七七八八,一所年招240名学生的知名小学,以上步骤结束后,往往只能剩下40个名额给普通老百姓。前几年有时候有些名校真的一个名额都剩不下,所以政府要求前面也要抽签控制名额,一定要给普通公民抽签的机会。
抽签的顺序,1公里内公民先抽,之后是1-2公里,然后是2-3公里,如果还有剩,永居可以去抽。
顺便,不一定是房主,租房也是有效的,但出台了一个新规,就是你必须在当前住址住满30个月。那么有人就紧张,说是不是孩子4岁多就要准备搬到学区住,其实不是,这个是你入学后住满,如果孩子入学后你没住满时间就搬家了,地址变更了,那么政府有权让你孩子转学,撤回你孩子的学籍。当然这个灵活性很高,会不会真撤回,可能也要看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是不是学位紧张的学校,孩子成绩是不是优秀等等。
2、新加坡的学区房
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区改制,貌似也是在学新加坡。
你看到前面列出来的,大概就能明白,其实新加坡学区房并不是孩子进名校最大的敲门砖。比如我前几年买房的时候曾经看过的trilinq楼盘,就在南华小学边上,公认的新加坡四大顶尖小学之一。但价格和非学区房相比,并不会很离谱,问题是,就算你买了这个楼盘的房子,外国人(包括永居)就不要想南华小学了,本国人呢,只能去博一把义工。
由于抽签制度,以及前面提到的关系户优先,新加坡的学区房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没有那么高的增值,可能略微好卖一点是真的,但价格不会很离谱。
新加坡有个别墅小区叫做 hillcrest villa,纯别墅小区,泳池,健身房等等都是标配。可以说是学区房中的战斗机,学区王中王。它不能说是挨着名校了,而是被名校包围的,过天桥就是华侨中学,背后是莱佛士女小,侧面紧挨着国家初级学院,南洋小学和南洋女中都在几百米的范围内,什么意思呢,就是新加坡Top 5的小学,两所,一所女校一所混校,新加坡Top 5的中学,两所,华侨中学和南洋女中。新加坡Top 5的初级学院,两所,华侨中学和国家初级学院。而且小区属于第11邮区,新加坡政府所谓的CCR区域。(新加坡政府把城市的不同区域划分为三个等级,CCR 中央商务区,RCR,临近中央商务区,OCR,其他地区,嗯,我们家在OCR)。一套名校包围,位于中央商务区,3000平方尺(接近300平方米)还剩80多年产权的五室五卫三层联排别墅的价格是多少呢,最新成交价不到300万新币。ura.gov.sg可以搜到新加坡所有楼盘历史成交数据,都是真实的。
我跟知识星球的吴鲁加老师说了,他非常的沮丧,因为在深圳,这个价格买不到太合适的房,学区更不用想。
新加坡没有比这个更牛逼的学区房了,无论是学区,地段,交通,周边环境,也就是最牛逼的学区房,就是这个价格。
你说不对啊,你听说新加坡的房子很贵的,一套豪宅多少多少多少,那个,呵呵,呵呵,呵呵。
新加坡的学区是1公里范围内,那么只要在1公里内,无论是紧挨着还是1公里边缘,其实抽签权是一样的,但1公里和2公里就天壤之别,那你说在1公里边缘怎么算?有个网站叫做onemap,专门给你测算你属于不属于1公里内,而且有一点和中国不同,他们的测算是按照具体楼具体门牌号,不是按照小区。
我前几年买房的时候,一直搞不清自己的房是不是淡马锡小学的1公里内,那么中介也不知道,一些房产网站按小区标注的是1公里外,我就一直以为我们不算学区,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个小区一部分属于淡马锡小学1公里内,一部分不属于。我仔细查了一下,居然我们家属于1公里内。这么说还算是学区房了。淡马锡小学也算是最近几年很抢手的小学了。
这事就有意思了,买房好几年,不知道自己家是学区房,前房东也不知道,中介也不知道。这也是侧面反映出,新加坡学区房在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强的优势。
另外,很多中介忽悠中国人说什么什么是学区房,其实附近有个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又不看住址录取,不过是接送方便罢了。有些中国家长听到学区房就两眼放光,以为值钱,至少能保值,其实在新加坡并不是。
3、新加坡的中学
新加坡的小升初,第一看成绩。第二看刚才说的学校关联。第三看华文。
其实我身边很多新移民来坡,子女刚来都没有择校的权力,都是分配到邻里小学,但上中学基本都是名校,只要过了语言关,我没见过哪个新移民子女成绩不行的。
很多人觉得新加坡教育竞争很残酷,说真的,我真不觉得,我觉得我孩子这边读书比国内轻松多了,天天玩游戏,去年差不多一整个学期,书都放学校不拿回家的,她就读的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华文特选中学,我觉得都比国内松多了。
新加坡中学排名很简单,看录取分数线就行。
实际上小升初是个大分流,最优秀的是所谓直通车,没有中考,直读六年考大学,一般这种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新移民考上直通车挺多的。
其次是快捷班,四年中学。其实超过70%的学生可以读快捷课程。
再往后是普通班,五年中学。
那么新加坡中学有十一所是特选华文中学,不能说这十一所就是最好的,但基本上都是相当靠前的中学,而这些学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允许高等华文课程加分(包括直通车招生)。其他学校则不需要高等华文课成绩,我偷偷说一句,中国新移民子女来新加坡读书,这个加分基本就是送的。新加坡没有所谓少数民族加分,但高级华文有加分,感觉好不好。
那么中学结束后是O水准考试,第三次分流,一部分读两年的初级学院,然后报考大学;还有一部分读三年的poly,然后直接工作。此外还有一些读ITE,继续教育学院,这种就属于成绩不太行的了。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能理解的就是四年中学+两年初院,对应中国的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后是高考,新加坡这边叫做A水准考试。这是我们理解的进程。
但对于新加坡人而言,其实中学毕业后,大部分人是读poly的。读初级学院的只有1/3左右。
poly按照整体学习周期来说,介于中国的中专和大专之间,不过中国的大专学历来新加坡,会被当作等同于poly。
顺便说一下,新加坡的初级学院,只有十几所。中学100多所,初级学院只有十几所,体会一下。
当然,初级学院和部分中学也存在关联关系,所以这也会体现在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里。
4、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及其他
新加坡本地只有五所公立大学,30多年前只有1所,后来南洋理工大学恢复了,然后是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学院不是一回事!!!),后来又有了新加坡科技大学和新跃大学。不过从招生人数看,后面这几个显然规模无法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大学相提并论。
新加坡读初院的学生差不多80%以上都可以读大学,而读poly的人毕业后其实也可以报考大学,但录取率极低。
那么新加坡本土最优秀的学生,其实很多都会直接去欧美,比如牛津剑桥全球国际生录取榜单里,前十的中学,新加坡长期占有五个,其中第一和第二长期被新加坡来福士书院和华侨中学把持。
所以实际上,新加坡学生去牛津、剑桥的难度,如果只按人口比例来计算,比国内大城市考清华、北大的难度要低。
新加坡顶尖学生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包括全球各种学科竞赛,可以看到作为小国的新加坡,也经常排名相当靠前。最近阿里的那个数学竞赛,金奖获得者也有一个新加坡的大学生。但说实话,新国立和南洋理工大学每年要在新加坡本地招几千学生,那么新加坡就这么点人口,你们可以想象一样,这个招生规模下的准入门槛能有多高?
所以新加坡的大学生要想知道中学学习好坏,不要问学校,问专业,你一听学医的,学法律的,基本都是学习最好的。学金融的也不错,学工程的,如果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可能还不错,如果是本地的,多半,不要太高估对方。
此外,很多新加坡也人会去澳洲读本科。澳洲八大在新加坡的录取门槛是相当低的。
最后说一下,由于新加坡有全民强制兵役(包括永居在内),很多人考完A水准后先去服兵役,当完兵再回来读大学(成绩依然有效)。所以新加坡本地大学生,男生比女生大两岁是很正常的。当兵如果表现不错,能在军中有一定的职位(转为预备役也是有职位的),那么读本地大学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一些优待。
新加坡还有很多私立大学,很多其实也就是中国富二代过来镀个学位的,有些文凭国内也认可的,不过质量就不要高估了,但如果肯好好学习的话还是有机会出头的,有些私立学校是跟英国的传统名校合办的,如果肯上进,本科学完了申请去英国合作名校本部读个研究生,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三年本科一年研究生,四年下来英国名校硕士,还是很诱人的吧。当然,这要取决于自己是否够努力,想走这条路就不是你有钱就能混下来的。
5、絮叨几句留学话题吧
我不卖房,也不拉客,但我真的提醒一些中国家长,因为确实经常遇到一些想带着孩子来留学的家长。
新加坡公立教育和国际学校都很不错,和美国不同,美国华人可能更信赖私立学校,新加坡公立教育,国际学校质量都还不错,但外国人进公立很难,并不是公立学校里的学习很难,而是申请公立学校的外国人很多,所以AEIS考试录取率很低,而中国人又要面临英文母语这个问题,所以格外的难。永居子女可以不考AEIS,直接进公立,但名校就别指望了,找个有空额的先进去再说吧。
你想一步到位挺难的,毕竟语言关要过,这边小学的英文难度可能就高于中国高考了,这个你要认清的,所以一上来想让孩子上顶尖学校,我建议你现实一点,先过语言关,真的那句话,我认识的新移民的子女,熬过语言关后,没有成绩差的,考中学各个是好学校,真的想找个例外都难。
我女儿刚来新加坡小学二年级英语30多分,我老婆愁的要命,分班都是最差的班里,然后一两年熬及格,后面就上来了,考中学的时候就进入学校表扬名单了,虽然没达到直通车的水准,但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考进了特选华校。其实在我身边,其他新移民子女很多都是进直通车的。
很多中介瞎忽悠,介绍一些所谓的好国际学校给家长,其实那些学校也不差,但绝对不是新加坡顶尖的国际学校,为啥中介不介绍顶尖的给你,第一他们没佣金拿,第二你孩子也考不进去,顶尖的要考的,也不是说你孩子学习不行,语言关要过的。
我就实话实说,我说你带孩子上个一般的国际学校,过了语言关,去考最好的国际学校,没那么难的,人家家长不爱听,去找别的中介问,去了个中介说的最好的国际学校,我一听,其实就是我说的一般的。
国际学校高考大部分都是走IB成绩,每个国际学校每年IB平均分都查得到的,说一大堆有的没的,高考平均分还不够说明问题么。
最后,有些细节不展开了,比如新政策关联幼儿园什么的。大家就当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格吧。
对很多很多国家来说,上大学并不是必须的,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即便是新加坡这样的重视教育的华人国家。
新加坡原来是这样
新加坡现在也能d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