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偏爱世俗,尤其是偏爱世俗的大团圆结局,所以文学作品中大团圆结局的很多,一部《红楼梦》处处暗含着悲剧,着实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但就算如此,无名氏续写的那一部分(最新研究成果高鹗续写已经变成了无名氏续写),在基本上保留了曹雪芹悲剧的基础上,加上了各种“大团圆”的结局。
什么宝玉参加科举,贾家要复兴之类的东西,这已经算是所有续写《红楼梦》中最好的了,你再看看那些数不清的续作,要么是非要接续宝玉黛玉情缘的,要么是宝玉同时娶了黛玉和宝钗的,总之就是各种团圆的结局。
无名氏续写的,尽管被各种人骂,其中以张爱玲骂得最尖酸刻薄,不过她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但比起其他版本来,这已经是最好的一版续写《红楼梦》了。
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实在是不喜欢悲剧的结尾,这一点《红楼梦》算是很幸运了,有两部书因为太过凄惨,一本被封禁,一本被拽下神坛。
中国有四大名著之说,其实在建国之前,一直都是六大名著,多出来的那两本,一本是《金瓶梅》一本是《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纯粹是因为太过真实和黑暗,所以才被踢出了名著的行列,从此阅读量和知名度都远不如四大名著,就因为我们不喜欢真实和残酷。
还有一本《金瓶梅》,原因要复杂一点,表面原因是因为里面有直白的少儿不宜的描写,但这个根本不是问题。
贾平凹的《废都》,当年出版的时候,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你把直白的文字删了就行了,还是一本好小说。
但《金瓶梅》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第一是他本身的悲剧太过强烈,就算是你恁搞一个节本出来,估计还是会被封禁,比《儒林外史》还要残酷无情,结局凄惨,剧中人物基本没有好人,这样的书就算能出版,估计也是半封禁状态。
就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是,《金瓶梅》很多情节你根本无法删除,因为他是中国第一本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前有人经常把这个桂冠给到《红楼梦》,基本上都忽略了《金瓶梅》这本小说的存在。
这话乍一看很费解,从古至今那么多书,怎么《金瓶梅》就成了第一了,还是拿四大名著举例,在四大名著里,《红楼梦》地位超然,就是因为它是文人独立创造的,作者就是上帝,任意设计任务,情节,伏笔,暗线等等。
但其他三本不一样,他们都是话本小说,所谓话本就是之前就有了说书艺人说的评话作为底本,单就名字这一条,刘备,宋江,孙悟空在作者写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作者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名字里赋予独特的含义。
而且故事什么的,也都是早就存在的,说实话,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作者本人的能力只能说占了一半而已,但《红楼梦》不一样,小说本身的成功,完全是依靠作者个人高超的写作能力,《金瓶梅》也是一样,都是作者完全彻底编造的故事。
既然是编故事,好与坏纯粹就看作者的意愿了,可惜的是兰陵笑笑生写的书,不管你多想把他删减成洁本,最后都会失败,这也足以说明,这本书写作手法之高超,所以情节和细节都是有用的,浑然一体,你删了,这本书就变味了。
就拿最著名的一章,潘金莲醉倒葡萄架这一章回来说,是全书中最该删的,但是你又删无可删,删了就完全无法体现全书的主旨了和写作的高超了。
这一章你可以理解为《红楼梦》里的元妃省亲,这件事是贾府里运势的顶点,也是烈火烹油一样的热闹,但也暗含这贾府衰败的影子,一热一冷的写法,是曹雪芹常用的手段。
《金瓶梅》里的这一章,也是一样,同样是西门庆人生顶点,但也暗含这衰败的祸根,这一章开头便说一个热字,三伏天里的各种热。
最热的是西门庆,他开始玩弄权术,利用官场的人脉解决了宋惠莲自杀,蕙莲之父不让火化,要告状的麻烦,同时他又搭上了蔡太师这条人脉,花三百两银子打了四个捧寿银人,买了杭州的织造蟒衣给蔡太师作为寿礼。
似这般烈火烹油,天气热,人外热,由外热直接引发内热,这章你可以看出兰陵笑笑生的悲悯之心,这本书也不是一般的小黄书。
天热不热,本质上跟人没有关系,主要是天热导致了人热才是问题,这里作者写出了三种人最怕热,农夫、小商人和边疆战士。
原因就不多说,一看就懂,紧接着又写三种人不怕热,皇帝和王公贵族不怕热,有钱人不怕热,有地位的和尚道士不怕热。
这辛辣,这讽刺,是躲在树下看西厢的宝黛根本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会有人烈日炎炎下,挥汗如雨还要工作,这正是这本书的残酷之处,给你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西门庆也热,一大早的,他在家披着衣服,坐在翡翠轩里,看小厮们给花草浇水,潘金莲、李瓶儿等姬妾穿着白银条纱衫儿来跟他聊天儿,看到瑞香花开得正好,“甚是烂漫”,于是叫人剪了给各房姬妾送去。
这个比《红楼梦》里的周瑞家的送宫花好,因为宫花是假的,而瑞香花是真的,贵在天然不做作,可见西门庆也不只是一个土财主,他也是一个懂得审美和生活的人。
酒足饭饱之后,潘金莲弹琵琶、孟玉楼弹月琴、李瓶儿执红牙象板,三人合唱,西门庆拍手,唱了几曲,其中一首是梁州序曲:
见流萤飞来庭院。听菱歌何处,画船归晚。只见玉绳低度,朱户无声,此景犹堪羡
如果他不是西门庆,而是袁枚、苏轼或者其他文人士大夫,这绝对是一副很雅致的富有生活趣味的真实生活场景呀。
但话锋一转,立马画面一变,西门庆趁机报复潘金莲,把潘金莲吊在葡萄架下戏耍了半天,自己跟丫头春梅喝酒投壶捉迷藏,喝多了还睡了一觉,醒来又去挑弄潘金莲,把潘金莲折磨的直接昏了过去,半条命都没了。
少儿不宜内容,堪称全书之最,这看上去完全是两个不搭的场景,删除这部分,这个场景就很惬意呀,但事实上后面这个更不能删,这才是本书的精华和作者的目的。
兰陵笑笑生写这本书,堪称是女性的觉醒之书,书里的女性在,再也不是以往柔弱没有主见的形象,书里虽然女性角色各异,但是她们的内心已经觉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写这段潘金莲被西门庆弄晕过去,写尽了潘金莲的屈辱和无奈,这完全是为了后面做铺垫,西门庆是怎么死的,他是被潘金莲强行灌了三颗胡僧的春药,这次是潘金莲把西门庆弄晕了,醒来之后,西门庆就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这很明显,是代表了潘金莲的报复,说明了这个受压迫女人的反抗,既有现实具象意义,也有抽象的反抗精神。
所以无论从文本的角度,还是从这个思想的高度,这段潘金莲醉倒葡萄架,都根本无法删除,该删而不能删,这基本上就是这本书的宿命。
因为他不是闲书,不是为了堆自述,引眼球而没必要的描写,他所写的,都是有必要写的,你要是删删改改,那这本书就不好看了。
就像无数个狗尾续貂的《红楼梦》续作一样,宁可不看,也不去看你胡写的版本,《金瓶梅》的命运就是这样,改无可改之下,不能被无差别的面向所有大众,而且大众也不一定喜欢看这种过于沉重的东西。
不过跟明清许多小说一样,这本书也是佛学色彩浓厚,你可以说书里没有好人,但佛教讲的因果宿命轮回,可以很好地消解电子这个问题,让人没那么难受。
书里的最后,在所有具体的绝望之后,给了一个小小的希望,也是作者在写尽了残酷之后,对人性的一点点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