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记忆储存在大脑,特别是脑细胞中。然而,一组科学家发现,身体其他部分的细胞也具备记忆功能,这为理解记忆机制和改善学习能力及治疗相关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纽约大学的Nikolay V. Kukushkin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解释道:“通常我们认为学习和记忆仅与大脑和脑细胞相关,但我们的研究显示,身体内其他细胞也能学习和形成记忆。”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研究团队借鉴了神经学领域广泛认可的“间隔效应”来探究非脑细胞是否有助于记忆的形成。这一效应表明,分段学习比集中记忆更有效,简单说,就是考试前突击学习往往效果较差。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时间的学习过程,研究了两种人体非脑细胞(一个来自神经组织,一个来自肾脏组织),并让它们接受不同模式的化学信号刺激。这些信号就像大脑细胞在学习新知识时接收到的神经递质模式。
在实验中,这些非脑细胞开启了一个“记忆基因”——这是大脑细胞在识别信息模式时会开启的基因,用来调整自身连接以形成记忆。
为了监测记忆和学习的过程,科学家们对这些非脑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在“记忆基因”激活时发出荧光蛋白,便于观察基因开启与关闭的情况。
结果显示,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化学信号脉冲的重复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延续信号——类似于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在学习时能区分出分段学习与集中突击学习的效果。
具体来说,当信号脉冲以间隔模式传递时,“记忆基因”的激活更强烈、持续时间也更长,而一次性集中传递的效果则较弱。
Kukushkin解释道:“这就是间隔效应的体现,它显示出分段学习的能力并非脑细胞独有,或许是所有细胞的一种基本特性。”
研究者们补充说,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记忆提供了新方法,还可能带来健康方面的潜在收益。
Kukushkin指出:“这个发现为理解记忆机制打开了新大门,也可能帮助我们找到提升学习能力和治疗记忆问题的新方法。”
“与此同时,这也暗示着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更像对待大脑那样对待身体。比如,考虑胰腺如何记忆过去进食的模式来维持血糖健康水平,或癌细胞如何记忆化疗模式。”
本研究由Kukushkin和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教授Thomas Carew共同指导,作者还包括纽约大学的研究员Tasnim Tabassum,以及当时为本科研究员的Robert Ca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