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与怀才不遇,就像职场双生子,匹配得恰如其分似乎只是传说。这几天,杨丽萍在线选人,于短视频平台寻找优秀年轻舞者,被网友纷纷点赞;另一面,5月19日,部分科技、汽车企业接二连三解约应届生的消息也冲上微博热搜。
如同这些年屡被提及的“大厂容不下35岁中年员工”等话题,企业与员工、招聘与求职、摸鱼与内卷,个中关系在法理之外,职场生存不断地呼唤温情一面。
但温情来得并不容易,一度被繁荣的职场泡沫掩盖。
过往十年,科技、汽车等新兴产业高速扩张,大平台动辄数万员工,中小甚至初创企业也能在短时间聚拢上千追随者。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是老板们的欣喜若狂,也是打工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错觉。
找工作、跟老板谈……过去几年,最为火爆的招聘旋律,也反证了这种“千里马和伯乐均常在”的虚假繁荣。
可是,公司那么大,老板只一个,寄希望于老板亲自慧眼识珠,只会是美丽幻影。不然的话,杨丽萍短视频在线选人,不至于被推崇成这样——稀缺的,才是最火的。
所以,过冬的企业、冷静期的产业,人均百万年薪过后,996加班苦涩来了,35岁离职危机也来了,应届生的解约风波也就不足为奇。
不是每个公司都是杨丽萍工作室,不是每个老板都像杨丽萍。
选拔人才,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员工的公司,人事工作一定有复杂制度,一定是充满争议的动态系统。
从这个角度,让职场温情展现,员工幸福度提升,制度和系统革新要比老板发善心更为重要。
回到解约应届生这个话题,今天被推上热搜的企业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如何解决、至少缓和这份残酷,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于眼前纠葛,应届生不同于老员工,后者往往有过渡空间,而应届生面临更大的时间压力和走向社会成本。成熟、负责任的企业本应该“防患于未然”,充分考虑毕业季就业季紧迫性,不至于签合同隔了数月突然“放鸽子”。
于长远利益,稳妥处理员工离职或者辞退员工,甚至从员工签约那一刻就要开始考虑了。这涉及公司架构的变动、业务的调整和员工的成长,是多向互动、动态协商。
不管眼前还是长远,温情多一点的公司,意味着制度更健全、保障更完善。这份温情,看似给予了员工,让公司付出了成本。但最终会回馈到公司,于在职员工是爱岗敬业的动力,于离职员工是感恩旧主的口碑。
许多公司用“毕业”形容员工离开,但名符其实的不多。什么时候感恩和温情多一点,怨气和争议少一点,学有所成且对前路信心满满,才算得上真正“毕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