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啥不做汽车?理解商业模式

640

因为电动汽车是一个弯道,中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挤进了这个行业,都想弯道上车。这种千军万马进汽车行业的景象就像汽车发明后,开始普及前的景象。最后能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厂商,就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因为这个行业非常需要规模支撑,否则,低成本、高质量生产问题很难解决。

大家最寄予厚望的苹果公司虽然也预研电动汽车很久,却一直没有向商用推进。

首先,苹果最有钱,基本上可以得到所有人才,苹果想建厂、投资,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其次,苹果品牌有巨大的号召力,铁粉、脑残粉非常多,而且果粉愿意多花点钱购买苹果产品。

第三,苹果在计算相关的软硬件能力十分强大,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都有丰富的资源和能力。

从表面上看,苹果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等的各路看客十分着急,为啥苹果就不进这个行业呢?

我认为。

苹果过往战略能力十分强大,它的每个产品推出顺序,商业步骤,十分精妙,一环扣一环,前序产品为后续产品搭桥、铺路,后续产品强化前序产品的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就算是同行,理解苹果这些战略步骤之间关系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所谓内行看门道,从操盘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厂商战略的深入程度。

以前,我写过苹果还没有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是在等制造环节的分离。从苹果的角度看,它希望的模式是电动汽车像手机一样,制造可以外包。这个观点没变,外包通过专门化和多厂商复用解决了重资产问题,解决了产能波动、销量波动的问题、低成本工人管理问题等。

这篇文章,我还要补充几点,这个也非常重要。

第一,可能会出现 “穿着西装卖油条” 的问题。这句话是柳传志发明的,柳总解释了 IBM 为啥不能做 PC 机,而联想就可以。当年,苹果 PC 机的毛利是 23%,亏钱,而联想 PC 的毛利是 14%,可盈利。IBM 成本太高,而 PC 机无法推高卖贵。传统汽车行业投入非常巨大,各个环节效率极高,极其精密,但是不怎么赚钱。例如,扛把子丰田销售 2500 亿美元,利润 169 亿美元,纯利 7% 左右。奔驰都卖高端车,利润也就是 10% 左右。但是,机械行业员工的成本比高端电子行业低了一大截。电动汽车往好了说,顶多是与传统汽车一样,分为高中低端。往差了说,有可能类似于机械表和石英表的区别,机械表有高端,石英表没有高端。电动汽车运动部件减少了 80%,这意味着质量容易保障太多,但是,这也意味着 —— 你凭啥卖高价?

第二,苹果认为它掌握的技术、擅长的方面,也就是与编码相关的方面,如自动驾驶、芯片、软件等并非关键要素。至少现在确实不是关键要素。因为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有大量厂商没有自动驾驶,并不影响汽车销售,有自动驾驶等也多买不了几个钱。这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将来,这些电子要素会不会成为关键要素,有可能,只是有可能。这也是 Google 自动驾驶遇到的商业困境,现在消费者不为此付费,烧到什么时候花开,不知道。

第三,电动汽车产业链配套问题。电池占 40~60% 的成本,就像屏幕之于电视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那种认为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会像智能机替代功能机一样,会重复同样的路线的看法都是外行,都是肤浅的看法。

传统燃油车掌握了很多电动汽车的关键要素,但问题也是巨大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传统优势转换成新优势,而不是负债。其中包括人和设备等。更重要的是人,原来的变速箱、结构、发动机专家在电动汽车领域成了负债。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成为转型的阻力。这就是当年诺基亚新上任的埃洛普为啥第一时间就干掉了 Symbian 手机的原因。埃洛普的操作方法简单粗暴,消除阻力。但在实际表现上却不成功。更好的操作方法则是要把这些人转换成资产,这个很难,但也不是无解。

电动汽车还有什么大机会?我觉得是效率。现在,比亚迪大概 28 万员工,年产 100 多万辆,人均 4 辆,特斯特 10 万人,人均 10 辆,传统汽车人均大概可以达到 40-50 辆,这个巨大的提升空间就是大机会。

话不多说,贾雨村言,各自理解,各自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