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过不止一次了:
阿伦・艾弗森生错了时代。
时代与规则对一个球员的影响,近几年的趋势格外明白。宽空间,快节奏,联盟的保护哨,能将球员的个体能力放大成什么样,我们都知道的。
AI 的 2001 年是传奇的逆天而行:过了米勒的步行者,过了巅峰卡特的猛龙,过了雷・阿伦他们三叉戟的雄鹿,甚至在斯台普斯轰下 48 分,送给了当年无敌的湖人季后赛唯一一场败局。
这是他一辈子的缩影:
逆天而行。
AI 骨子里不是个组织者。1996 年入行时,一般公认论组织,佐治亚的马布里在他之上。
他进 NBA 第一年场均 24 分,包括传奇的五场连续 40 分(包括一场 50 分)。其实那五场,他有四场命中率超过 50%。搁这时代简直大受欢迎,但在当时会挨骂:
那还是个 “组织后卫该好好传球” 的时代。
他是个刺头。面对乔丹,即便崇拜,也要去单挑。当时年过八旬的主教挺喜欢他,但主流不喜欢他。
他的纹身太猖狂,以至于杂志给他拍封面照都要 P 掉。他自己出 rap 吐槽,被媒体各种针对。
这些搁现在,简直大受欢迎。潮牌和社交媒体喜欢着呢。
可惜在那时,就是离经叛道。
他遇到的教练,是拉里・布朗 —— 带出了米勒,带出了汉密尔顿的拉里・布朗。1968 年 ABA 助攻王拉里・布朗。抠细节挑刺到近乎古板的拉里・布朗。
AI 生涯最巅峰阶段,打的位置是 2 号位,还是个无球跑位型的得分后卫。
仔细想这很诡异:作为一个不算三分能手、183 公分的运球天才,要每天无球跑位,等埃里克・斯诺给他做球。
1999-2002 四年里他三夺得分王。2000-01 季,他带费城 56 胜。
费城全队整个赛季,除了 AI,一共投进了 164 个三分球。
即,AI 的队友,每场比赛,只投进两个三分球。
其中还有 53 个是第六人麦基投的。
AI 每次带首发上场,空间狭窄到什么程度了,他那场均 31 分,是怎么得来的?
您可以想象一下。
不问可知,那时代对后卫不算友好。
乔丹退役后的九年,邓肯和鲨鱼各分走四个戒指,唯一一个非邓肯 / 鲨鱼的冠军是 2004 年的底特律活塞。
1999-2004 的 MVP 是邮差、鲨鱼、邓肯、KG—— 这些铁骨铮铮的巨人里面,夹着一个小小的 AI。
我们来看下时代。
NBA 历史七十多个赛季。
自有 24 秒之后,场均最低是 1998-99 季,全联盟场均 92 分不到。那年 AI 拿了自己第一个得分王。
第二低是 2004 年的 93 分。
第三低就是 2000-01 季的 95 分 —— 那年 AI 拿了 MVP 和得分王,还进了总决赛。
顺便:
AI 入行的 1996-97 季,NBA 场均 97 分。24 秒之后历史第八低。
即:阿伦・艾弗森是在 NBA 得分最低、节奏最慢、最不适合攻击型小后卫的年代进的 NBA。
而且还在最低、最慢、最不适合攻击型小后卫的规则下,硬拿了四届得分王。
最直观的对比:
2000-01 季,全联盟场均 95 分,他场均得 31 分。
本季全联盟场均 111 分,得分王恩比德得 31 分。
一个灵秀速度史上无双的后卫,赶上一个令人窒息的内线肉搏时代。
遇到一个要求他打无球的老教练。
赶上了联防刚实施那两年。
还因为街头做派被联盟各种针对。
所以 AI 那些数据,没一个是时代浪潮造就的 —— 实际上,是逆着时代,一路过来的。
许多现在习惯进阶数据,尤其是习惯了魔球理论的,会觉得他的数据好看但效率不高。很少考虑到空间的问题。
2004 年开始,NBA 改了规则。之后那几年,纳什拿下两届常规赛 MVP,吉诺比利和帕克在总决赛大放异彩,韦德更直接带队夺冠拿到总决赛 MVP。
而 AI 在 2004-05 年场均 31 分 8 助攻,下一年场均 33 分 7 助攻:生涯最高。
当时的空间也不广阔,是这样的:
那年他 31 岁了,已经过了巅峰期,只是赶上了对他稍微友好一点的规则和时代,就这样的空间,已经能连续两年场均 32 分 8 助攻:每场 12 个罚球。
实际上,2001 年总决赛第一场他轰下 48 分,让湖人当季季后赛唯一一场输球时……
前面是科比和卢的单防,科比和卢身后是鲨鱼坐镇禁区,自己的队友一共射进两个三分球,AI 都得到了 48 分带队取胜。
哪位会说,都知道 AI 要晃人,还爱走右边,空间那么窄,怎么会防不住呢?
郑屠和鲁达打架。郑屠知道鲁达右拳三下就能把他打死,所以,难道他就只管鲁达右拳,不管鲁达左拳了吗?
那鲁达一左拳过来怎么办呢?
有人的确觉得:
“艾弗森都是右手突,我只要封艾弗森右手突破就好了 —— 妈呀不对!他怎么突左手了!”
那么一个聪明的防守者,就会不停调整站位:
稍微侧重防备鲁达的右拳,顺便照顾他的左拳。
但鲁达的右拳太可怕了,幅度太大,速度太快,你只要不全力堵住他的右边,就还是会被过。
“我明明侧重防他右手了,可他幅度太大,重心太低,变速太快,我还是被硬过了!”
洪七公教郭靖亢龙有悔,能发能收才是高手。
“我知道你右手会突破,我跟着呢 —— 哎不对!怎么收了!”
当年博阿滕也想跟住梅西的节奏,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胯下运球史上三代革新者,大 O 第一代,甲虫哈达威第二代,AI 第三代。AI 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来回带重心:你跟得住一次,能跟第二次?总有把你重心晃动,直接走你的时候!
当然,也有聪明人:已经把艾弗森逼到了底线,前后步防他右手突破了。这就算没有破绽了吧?
但是,下面这个球众所周知了:防住他右手突了,然而……
艾弗森一辈子浪投,但 16 尺到 23 尺的长中投,生涯命中率 40%,MVP 赛季 42%。
慢节奏,窄空间,低比分的绞肉机时代,背后还有个不让他持球的教练,媒体都还在打压嘻哈风。
他还是拿了四个得分王。
如果他到今时今日?
队友投得进三分球了。
宽广的禁区为他敞开。
教练允许他随时跟人一对一单挑。
他到了 33 岁还能打满 82 场每场 42 分钟(!!!)的铁人体格。
他的 rap 不再是异端,而是人人追捧的潮流。
他的华丽运球不再被人诟病,而是随时被截取上社交网络。
各色潮牌设计就不提了。
每天在推上 rap 跟人嘴炮。
都不用联盟给他保护哨,只需要别再针对他。
在那个还偏保守的铁血时代,他都能红成那样,搁现在?
当然,换个角度:如果 AI 的经历真是这样一路爽过来的,感觉又不同了。毕竟这几年大家也看到:如果数据是靠水涨船高泡沫浮囊起来的,多少会让人看得提不起劲。
AI 之卓越,恰恰因为,他是那一路摔打过来的。
就像 2001 年季后赛,他的动人,不是因为自己连番 40+,而是一路伤病,一路死扛,一路第七场,对面卡特和雷・阿伦各种创纪录三分球,对面 OK 各种居高临下的强大。
这样小的体格,这样大的灵魂。
如果真是一帆风顺地,被时代捧着走,总觉得…… 少了点什么。
最强烈的光,都是由暗影衬托出来的。
最灼目的个性,都是由碰撞砸出来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固然让人看着爽,但运去英雄不自由,却依然逆行的架势,才能让经历过的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