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位身高 1 米 85 的男生,就算有一天失去全部记忆,也绝对不会忘记 —— 自己有 1 米 85。他恨不得把这个数字刻烟吸肺,写进所有的自我介绍、放大字号、标红加粗。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男生。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身高相关话题,诸如 “女生有多在乎男生的身高”“男生身高 170 算矮吗”“和男朋友一样高是种什么体验”…… 每个问题下都有近千万的浏览。
身高是男男女女们永恒的话题,也是婚恋关系中的一项重要评判维度。在网络上,各种版本的《男女理想伴侣身高表》流传已久。我们查看了一系列数据,想看看当代男女的理想伴侣身高到底是多少?
大家期待中的理想伴侣身高到底是多少?
2009 年,西南大学研究者调研了 699 名受访者,研究结果发布于《中国文化下伴侣身高偏好的性别二态性研究》。在这项调研中,女性期待伴侣的理想身高是 175.7 厘米,而男性期待伴侣的理想身高为 163.9 厘米。
1 米 7 左右是男女的通用底线 —— 差不多是男性可接受的伴侣最高高度,也接近女性可接受的伴侣最低高度。
研究还将受访者可接受的身高范围与其自身高度进行了比较,发现只有 3.4% 的女性可以接受伴侣比自己矮或一样高,但是有 53% 的男性可以接受伴侣比自己高或一样高 —— 简言之,女性对于伴侣身高有更高的要求。
这项调研如果放到现在来做,理想伴侣身高的数字大概率还会提升。
在知乎问题 “女生觉得男生最佳身高是多少?” 和镜像问题 “男生眼中女生身高多少是理想的?” 下面,我们采集整理了 2020 年到 2021 年答案中男女各自理想伴侣身高关键词。
从被高频提及的身高关键词来看,1 米 8 以上,几乎成了男友力的代名词,1 米 65 到 1 米 7 也常被冠以 “完美女友身高范围”—— 比起上述 2009 年的研究,都差不多高了 5 厘米。
理想当然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大家真的能找到这么高的对象吗?
现实中男女身高跟理想差距有多大?
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其实一直在攀爬。
2014 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了中国各年龄层男女的平均身高。在成年人组别中,年纪越小,身高越高。而 16 到 19 岁还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平均身高也超过了 35 岁 + 的中年人。
这也可以理解,新一代年轻人成长在社会经济条件大幅改善的时期,营养状况比前辈们好,而且许多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一代更比一代高。
中国身高增长的速度,放到全球也能排在前列。
NCD RisC 组织(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控制协作组织)统计了全世界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身高。从 1985 年至 2019 年,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更是增速加快,中国和韩国成为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长最快的国家。
按照 NCD RisC 组织的统计,2019 年中国 19 岁男女的平均身高已经分别达到了 175.7 厘米、163.5 厘米,位列东亚第一。
不过 DT 君也注意到,这个身高虽然已经与 2015 年人们心中的理想身高堪堪持平,但与当前流行的 “180 配 168” 还有不小差距。
问题是,所谓 “理想身高”,在爱情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爱情面前身高到底有多重要?
在各大相亲网站的注册页面,“身高” 信息的填写框仍然排在很高的位置。即使是在时髦如 “单身青年自救平台” 这样的交友(相亲)场中,推荐潜在交友对象时,也会把身高与年龄、城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信息界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爱情面前,身高是最为重要的要素 —— 或者说,这个条件并没有我们本人想象的那么重要。
吴雪莹教授在 1996 年的研究中,对 10 年间征婚者的择偶标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 10 年前(上世纪 80 年代)相比,征婚者在描述自身条件时,陈述身高的比例仍旧居高不下,达到 92.9%;但是,提及对配偶身高要求的比例显著降低,仅为 32%。
北京大学的钱怡铭教授团队也研究了人们择偶标准的变迁情况,该团队从《中国妇女》杂志中抽取了 1985 年、1990 年、1995 年、2000 年的几百份征婚启事,统计了大家在征婚启事中提到的关键词。
在男性对自身条件的描述中,身高条件始终稳居第二名的高位。
但是,在这些征婚启事里,无论男女,他们对伴侣的要求条件中,身高的提及频率在下降。男性对女性的身高要求,被提及频率从 45.3% 降到了 25%,女性对伴侣的身高要求降低得更快 —— 从 84.8% 降到了 29%。
与此同时,人品、气质、性格被提及的频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人品。到了 2000 年,人品同时成了男女择偶时提及频率排名第一的关键词。
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身高外貌等第一眼带来的惊艳感和优势,在两性的长期相处中,逐渐被性格修养等后天学习规训获得的品质消解。
写在最后
伊娃・易洛思分析现代社会时说,人们的爱情正在趋于理性和计算。的确,在婚恋关系中,身高和颜值、健康乃至财力一样,一直是这场交易的重要筹码之一。
我们能从社会交换、文化变迁、进化心理学等诸多方面来解释,为什么身高在择偶这件事上会那么重要。男女的理想伴侣身高,说到底来源于正在流行的审美,是当下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不可否认,拥有一个所谓的完美身高或者拥有一个具有完美身高的伴侣,的确可能带来某种优势与特权。
但在爱情面前,这个条件也没那么重要。
在择偶前,很多人信誓旦旦自己对伴侣的身高期待。到了真正的婚恋关系中,身高并不是绝对限制。我们发现,在知乎 “女生真的不喜欢矮个子男生吗” 的问题下,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或与身高无关,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对此 “真香”。
有着 170 身高的女生,谈恋爱之前幻想自己的男友高大帅气,“能把脑袋正好靠在他的肩上,一抬头就看到他优美的下颌线”。最后还是找了个和自己一样高的男朋友。
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这样描述了自己的爱情:“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看,爱情来了,与身高无关。
女人心里180以下都是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