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武圣”岳飞生不逢时,原因是他遇到了坚定求和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空有一身真本领,但无用武之地。岳飞一生先后带领“岳家军”进行过四次北伐,其中最后一次取得了最大战果,不仅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旧土,还挺进到了距离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仅仅40里的朱仙镇。
“收复旧都,迎回二圣”的愿望眼看就要实现,但是秦桧告诉赵构,如果岳飞继续行军,倘若真正收复汴梁,日后还怎么跟金国议和?如果真的把徽宗、钦宗救回来,您将身处何地呢?于是,赵构急命岳飞班师,甚至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最终,“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南宋再也不可北伐成功。
回朝不久,岳飞就被下狱,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世人无不为之痛哭流涕。直到今天,岳飞墓前依旧有秦桧的跪像,也有人认为,杀害岳飞的元凶是宋高宗赵构,他也应该跪下谢罪。不过,赵构、岳飞君臣,也曾有一段“蜜月期”,赵构也曾有锐意进取的时候。
证据就是台北故宫展出的一件书法作品,名为《赐岳飞批剳卷》。这是赵构亲笔写给岳飞的密信,而不是由其他人代笔。这道密旨写于绍兴七年(1137年)前后,全文99个字。信中内容情感较为真挚。赵构告诉岳飞,“淮西军叛”后,自己能倚重的就只有你了。
文中还催促岳飞出兵:“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由此可见,赵构并非耽于享乐,不知兵务,而且“秦桧只是‘替罪羊’”的说法也被推翻。
而且诸如“宋高宗对岳飞一直有杀心”“宋高宗对金国始终不抵抗”的“历史真相”也将被改写。岳飞之死,宋高宗依旧是罪魁祸首之一,但这件书法却也告诉世人历史真相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宋高宗赵构算不得英明之主,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却不容小觑,哪怕与宋徽宗相比,也不落下风,尤其是在行、草书上,连大书法家赵孟頫都曾学过赵构的字。赵构曾取法于黄庭坚、苏轼等人,后专精于晋唐诸家。这部《赐岳飞批剳卷》笔画精致细腻,运笔动作丰富,衄挫、调锋极为顺畅。
结字婀娜多姿,欹正变化莫测,笔画间的衔接、翻笔,字势的收放、揖让都深得《兰亭序》笔意。北大教授李志敏认为,两宋时期能得晋人用笔精髓者,仅米芾、赵构两人而已。
如果把赵构的字与卷面上乾隆的题跋对比一下,就能深切体会到赵构笔法之精到。认真临摹他的字,将会提高我们笔法、结字水平,也会加深对魏晋用笔的理解。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而且他们无一不是喜欢窥探他人隐私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