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了 3 天萝卜快跑,好歹听听我这武汉土著怎么说

前阵子武汉久违地在网上小火了一下,因为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 萝卜快跑。

据本人观察,围绕萝卜快跑,目前的主要讨论有:行人横穿马路被萝卜撞倒,的哥的姐联名上书反对萝卜 —— 又是大家熟悉的 AI 抢饭碗主题,颇有人机大战一触即发之势。

萝卜到底怎么回事,搞得满城风雨?我冒着武汉 35° 高温,帮伙计们审判一下。

你说萝卜快跑抢工作,但是我真没在街上见到过。

一问网友,原来萝卜车不在市中心出没,只布局非中心城区,类似于北京的顺义,上海的嘉定,广州的科学城。

在家附近看着 APP 上稀稀拉拉的萝卜车数量,我生怕打不着车。

于是晚上 7 点,我下班后直接杀到了萝卜老家 —— 百度萝卜总部,心想老巢总不会没车用…… 的吧。

实拍

这总部设在武汉 “车谷”,顾名思义这一片全是车企,下了网约车我好像直接就进到了《汽车总动员》。

总部门前种满了萝卜,一个萝卜一个坑位,好像在预示着一场大丰收。

那在它家门口能打到车吗?还真不一定。像我,下单 20 分钟,无 AI 接单。

就在我几乎放弃的时候,有两名工作人员从工厂走出来。我走过去问,为啥没有车呢,是不是出啥问题了。

没想到他俩也用萝卜专车的 APP 下了单,也没有排队显示。他们说可能是用车高峰期,车都出去接客了,门口打不到车,可以去其他地方试试。

我信了。

过了一会儿,这两位员工坐上了滴滴打来的真人驾驶的士。一条狗走过来看了我一眼,跑到工厂觅食去了。

第二天,我特意熬过了晚高峰再出发,去长江边上的剧院处等车。拿着 AI 的号码牌,前面还有 6 人排队。赛博出租之旅可算是要正式开始了。

乘客是这样的,萝卜只需要开车,我们乘客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我叫车之前就得提前找家附近的【站点】。

站点类似于萝卜车会通行的点位,有点像公交车站,萝卜只会在这些站点停靠接客。

人找车而非车找人,往坏了说,给乘客添麻烦了;往好了说,一次性解决传统出租车 “搞不清楚定位” 问题。

站点间距离比较远,为了坐上萝卜,我还得先打个网约车到达萝卜车的固定【站点】等车。

站点位置偏得可以,四下全是树。“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武汉吗?”

8:27 开始叫车,8:48 才有 “司机” 接单。

21 分钟里,我一直盯着手机和路边,就像在等待戈多,上一次这么紧张还是高考志愿提档的时候。

看着毫无反应的电子路线,我有种被机器人耍了的错觉 —— 直到接单最终成功。

萝卜来了,根本不用费力识别车牌号,或等司机电话,凭借外型一眼盯真。

上车前先输密码开门,密码就是我的手机号后四位。

驾驶位上人没有,方向盘自己转,10 年前的惊悚小说成真了。

出于礼貌,我还是问了句:“hello?”

当然没有人理我,只有录好的乘客须知在播放。

说实话,车开得还很稳。我对于稳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是我坐着不晕车。

车里不仅没有机油味,也没有空调味、烟味,空调对于我的体温刚刚好,不冷也不热。

太虚浮了,萝卜快跑让我获得了出租车呼吸权,香。

更爽的是,萝卜快跑直连网易云,比只能放广告的传统出租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更别提有些司机只听 DJ 慢摇金曲了)。

我马上循环起歌单,给 AI 洗脑打雷姐、匠妹和张蔷。

自己决定听什么,跟传统出租车比起来,这不是皇帝体验吗?

把车型加长就是萝卜版劳斯莱斯,蹦迪玩乐不耽误。我预言下个月 TIKTOK 热点将是 144 小时签证的 bro 在萝卜车里放歌。

没了司机,车上干扰为零。我甚至可以拿出电脑直接办公,甲方再也不用担心我在路上改不了 PPT 了。

宝妈接送孩子就打开小猪佩奇,爷爷奶奶听网络小说,游客来了听《汉阳门花园》,建议百度萝卜请我去做 PR。

这会儿坐萝卜车,还能享受一下万众瞩目的感觉。坐上萝卜车,你就是路边最耀眼的星,仿佛开上了小米 SU7,比开保时捷特斯拉更具人格魅力。总而言之,确实拉风。

网上传得风声四起,说得好像每个武汉人都在坐萝卜,满大街都有萝卜在跑似的。

但实际是,上车前还是有不少路人问我:是你打的萝卜吗?

还有人抱着孩子和车合影。

在闹市区等红灯时,路边的司机总是频频看向我的方向,投来好奇或新鲜的眼神。

沉浸于他人的瞩目多时,我才暼到注意事项 —— 这辆车是被全程监控的。也许某个产业园区里,就有加班的百度员工看着我在车里土嗨。

快到目的地时,我发现萝卜不仅接车到站点,送人也是到站点。给我送到了距离目的地还有 211 米的马路边上,我只好步行走到目的地。

总结来说,优缺点都很明显。好处是便宜干净,没有干扰,还能听自己爱听的歌;坏处就是麻烦,上车下车都要专门找地儿。

乘坐之前,我让朋友帮我助力领了五折优惠券,5 公里只花了 5 块钱,价格甚至只有网约车的三分之一。

无人驾驶在武汉不是新鲜事。武汉人已经体验过无人驾驶地铁和无人驾驶空轨了,无人出租甚至更便宜。

我没有驾照,只在欧洲卡车模拟里开过几年半挂,还是修车费比工资多的那种。目前站在乘客的角度来说,萝卜并不算方便,更像是空轨一类的打卡点。

稳定性也还有待加强。几次乘坐途中,我就经历过一次萝卜突然急停,我跟着惯性也直接来了一个俯冲。

AI 女声安抚我:“莫慌,有萝卜在。”

原来是左边有车强行变道,不愧是无人驾驶车,还是没有适应武汉的地狱交通。

最近经常能看到萝卜堵在路中间的新闻,前阵子,就有两辆萝卜车因故障长期停在路中间,交警都没脾气了,像哄孩子一样给萝卜家长打电话。

在武汉,人们都叫它” 芍萝卜”,“芍” 在武汉话里是傻、憨憨的意思。

全员鄂人,武汉人的性格和天气一样火热。我的本地朋友都说,有时候受不了武汉人的暴脾气以及火药味十足的汉骂,这点在城市交通上极为明显。

闯红灯、超车变道、不礼让行人是家常便饭。不顺眼就下来对骂。

武汉的路网也很复杂,整体沿着长江布局,并不是横平竖直,闹市区的老路窄,又没有自行车道,电动车、公交车和私家车互相抢位子。

出门时,本地人都学着变通,车停了,人就走,有路就冲,能过就过。

这就解释了武汉本地人受不了萝卜车,甚至骂它傻,因为只有它在遵守交通规则。

从这点上看,萝卜专车对于整顿武汉交通或许还真有那么点作用。

后记

我对于未来出租车的畅想,有一部分来自于电影《第五元素》,高度发达的未来城市里,飞车穿梭,开车的还是人。可操作的、模块化的出租车,不仅意味着失业,还会让城市交通更加赛博朋克化。

但这也会不可避免地失去出租车文化,的哥的姐总是有城市的第一手消息。

这两天离开萝卜后,我都是打人载出租车回家。路上和司机聊天,顺便也问了问司机对萝卜车的看法。

出租车司机 A 说,他现在是跑一天算一天,本来跑出租就越来越不赚钱了。 从业者越来越多,蛋糕却还是那么大,还有新的生产力入局。

网约车司机 B 说,他才开了一个月,车也是租的。每天赚两三百元。

我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在酒吧门口上车,出租车司机随口聊起上一对情侣分手;在码头上车,司机告诉我们哪边的景点宰客现象严重;下班太累了打车回家,女司机说疫情后赔了很多钱,靠开出租车赚一份生活费,她的口条和车技让我相信她能东山再起;还有疫情时我刚转阴后第一个说上话的,是网约车司机,一路聊感染后的身体情况。

当然喜欢聊天的我,也遇到过下午 6 点打车去 KTV 过生日,司机问我是不是去 KTV 上班;或者打听我的工作学历后,开始给我讲人生大道理的。

第三天回家的路上,打到了一辆网约车。这车上的屏幕终于不是广告,而是司机自制的灯牌,写着 “可以开空调、可以点歌”。

前座和后车窗上摆满了鸭舌帽,司机说这是他的兼职。

“帽子一个 20″。

我和朋友感叹于司机的巧思,又请他帮忙放歌曲。兴冲冲地点了很多,从伍佰、费翔到五条人。

明天就是周末了,朋友和我很开心,边听边唱。

司机说好久没有遇到过这么开朗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