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国家线的公布,大部分考研失败的应届生,不得不拿起简历,为找工作而奔波。
而每年的三四月,也是社招的 “金三银四” 时期。拿完年终奖的职场人,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新的出路。
不论是新人求职还是老人跳槽,大家的目光始终绕不开互联网公司。一边是诱人的高薪,一边是频出的负面新闻,“996 ICU”“35 岁魔咒”“计时如厕” 这些词,让很多准备给互联网行业投简历的人,犹豫不决。
累到昏厥,互联网行业有多辛苦
如果你在豆瓣上发帖:“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应该考公还是去互联网?” 会有热心人回答:“工作就像打劫,要钱去互联网,要命去做公务员。”
脉脉职言区里,有个圈子叫 “默默说声对不起”,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说:“今天选择打掉意外二胎,双胞胎宝宝。对不起了,因为选择工作,妈妈不要你们。现在压力这么大,实在抱歉。”
互联网人想对谁默默说声对不起?可能是家人、爱人,也可能是自己。我们统计了微博和知乎上有关互联网公司的相关话题并进行词频分析,发现人们说到互联网行业时,中心思想都围绕一个 “累”。
“加班” 是最常被提到的词,除此之外,“猝死”“压力”“身体” 一类的词也被提及较多。
有大厂员工调侃,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家里水电费倒是省下了,毕竟早九点和晚十一点都在公司,过节还可以在公司过夜。“以厂为家”,已是许多大厂默认的生态:
曾经在互联网工作,加班确实狠,后来在家带了两年孩子,再出来找工作,面试了几家互联网企业,都是明确提到要加班,突然非常厌倦。
还有一部分人则在话题中提到 “文化”“剥削”,控诉着在互联网公司中盛行的加班文化:
你给钱,我出力,入职时黑纸白字的合同,加班本就是变相的剥削、压榨。当你低了头,等待你的只会是无休止的压迫。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公认最不幸福的行业之一。
根据脉脉此前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 2020》,IT 互联网行业员工幸福感得分仅为 3.2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而行业幸福感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教育 / 培训 / 科研、耐用消费品和医疗 / 医药,它们的幸福感得分分别是 3.81、3.78 和 3.76。
互联网人很难快乐,根据脉脉的调查,工作压力、工作强度、未来发展空间是拉低互联网行业员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这三个方面中,互联网人的满意平均分仅有 2.81,2.91 和 3.02 ,而满分为 5 分。
互联网行业中最尴尬的莫过于年龄步入三十还未做到管理层的员工,要么晋升,要么走人,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宽泛。
为了不让自己的未来路越走越窄,在高竞争的环境下,想要做出业绩,通宵赶进度不可避免,工作压力和强度过大成了很多互联网人无解的命题。
互联网员工跳槽,还是跳不出老本行
在每个加班不眠的夜晚,互联网人上移的发际线和加快的心跳都在催促着他们赶快逃离。俗话说,“金三银四” 好求职,此时不辞何时辞。
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于 2021 年 3 月最新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 2021》报告,除了钱不够,加班太多是职场人离职的主要诱因。尤其是基层员工,加班太多在离职诱因中占到了 40.2%,而高管仅有 11.65% 选择此选项。在难以忍受的工作压力下,很多互联网员工都选择了跳槽。
在各行业人才活跃度上,IT 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一,这些员工逃离了互联网的苦海后,都如何选择下一份工作呢?
根据脉脉的调查,薪资收入依旧是职场人选择下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也有 60% 的人面对热爱的岗位,可以接受小幅降薪。
从具体流向上看,不少互联网人将眼光放在了别的行业,金融业成了他们往外跳实现跨行就业的最佳去处,教育培训和文化传媒业则是仅次于金融业的跨行备选。
同时,在转行去金融业的前互联网员工中,跳槽后职业流向前三分别是信贷业务、保险代理人 / 顾问 / 经纪人和销售,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人力资源、技术 / 研发和运营等岗位。
然而,更多的互联网人还是逃不了 “真香定律”,说是跳槽,其实只是从一个互联网公司到另一个互联网公司,在 “网” 内兜兜转转,在圈内闭环流动。
尤其是在国内领头的互联网公司,大厂间员工相互跳槽已是常态。脉脉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 年,百度依然同往年一样,是其他公司员工的主要来源,字节跳动也加入了百度的行列,成为新的员工跳槽大户。同时,其他大厂跳槽的员工也都争着进字节跳动和快手。
看来,这些互联网打工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虽然没少抱怨大厂的高压工作环境,但在手机屏幕后面,身体还是很诚实,归来依旧是 “厂里人”。
互联网围城,外面的人都想进来
互联网员工们在大厂里 “痛并快乐着”,一边抱怨一边 “真香”,而另一边,圈外的人也没少馋互联网行业的光环。
别看这届网民抨击互联网大厂毫不留情,但轮到自己的时候,还是排着队拿着大厂的号码牌,面试了一家又一家互联网公司。
而已经就业的互联网圈外人士,同样也挤破了脑袋也要跨进互联网的大门。
2020 年其他行业员工的跳槽选择中,IT 互联网行业是跳槽首选。不管是互联网人青睐的金融业、教育培训业,还是工作幸福感较高的医疗医药业、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些行业人才跳槽的最主要去向。
虽然每年都有互联网人不堪重负选择离开,但外界总能及时填充上人员空缺,源源不断地给公司 “输血”。
根据脉脉的调查,在今年未就业人群和实习生中,IT / 互联网和教育 / 培训 / 科研并列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工作行业,有 16% 的人表示了未来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强烈意愿。
排在这份未正式入职人群最向往的工作行业榜单末尾的,是耐用消费品、汽车制造 / 维修 / 零配件、交通 / 物流 / 仓储等行业,有意向人数仅占 1%,远比不上想去互联网的人多。
不过,形势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2021 年职场新人最向往的行业里,教育 / 培训 / 科研行业已经与互联网行业不相上下。
教育行业的吸引力提升,与 2020 年在线教育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不无关系。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密结合,向传统互联网大厂以外的 “新经济” 领域横向流动,也许成了当下互联网人的新机会。
根据脉脉人才流动大数据显示,在新经济领域中,纯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生活服务最吸引人才,随后是新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等。
吸引人才量级排名前 20 的新经济公司,大部分还是互联网公司,其中也有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与传统的线下领域结合,提供新型服务。
具体来看,传统的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依旧在 2020 年吸纳人才总量排行榜内,阿里巴巴守住了前三的位置,腾讯排名第四也较为靠前,而百度排名滑落较多,被字节跳动、快手、美团、跟谁学、滴滴、拼多多等取而代之。
而跟谁学、猿辅导这样的在线教育公司,贝壳这样居住服务公司,也在 2020 年成为了人才吸纳大户。
说到底,互联网行业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才,还是因为薪资高、福利好。根据国家统计局,从 2016 年开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薪资水准便超过金融业,成为全分类中薪资最高的行业,2019 年的平均薪资更是达到了 161352 元。
以某大厂允诺普通程序员的薪水为例,一年 16 薪,一薪 2 万到 4 万,其中还不包括年终奖、全勤奖、股票期权等额外收入,在不错的薪资下,谁能逃得过 “真香定律” 呢?
没有人真的想加班,但最残酷的现实是,996 的行业不止互联网,还有很多行业多劳低薪却从未得到互联网行业一样的关注和热度。
就算是看似安逸的公务员,很多时候也会抱怨:“基本天天加班,没有加班费,但是又没有勇气辞职,早知道去企业工作了。”
当加班成为社会常态时,人们无奈的不得不把眼光聚焦在更赚更多钱的互联网行业上,并安慰自己都是拿命换钱,不如趁年轻多赚一点。
在大厂,有这样一个传说,28 岁实现财富自由,到东京去赏风花雪月。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幸运的锦鲤,28 岁后做一个把工作打趴在地的猛士。
于是,互联网行业就抓住一大批怀有如此念想的人,把他们全部卷了进来,虽然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互联网公司从来不缺年轻人。互联网行业成了当代最大的一座 “围城”,圈内人难以逃离,圈外人向往、迷恋,挤破了头也想进来。
从 “互联网 +” 到 “新经济”,我们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耐心才能迎来质变,但这一定程度上为 “古典互联网” 的人才们提供了突破围墙的一个窗口。
在众多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互联网人依然是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对他们而言,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新的机遇,也为那些想进入互联网的外行人,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社会工作环境短期难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遇,总比困在围城里多了一丝希望。
不咋地啊,,
要拒绝996,还得努力
要钱去互联网,要命去做公务员
加班已经成为了大多行业的常态化,面对生活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