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又来了:拉新就送红包;注册 App,优惠券十连送根本用不过来;打个车单单立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约车行业滴滴一家独大。嘀嗒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 出行中最高活跃用户仅在千万级别,一众新进入者用户在数十万量级,不及头部公司的一个零头。
如今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
7 月 4 日,各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 App。7 月 9 日晚间,网信中国发布消息称,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滴滴旗下另外 25 款 App 也被要求下架。
滴滴下架,消费者们开始寻找可替代的网约车平台。这也让各大网约车公司看到了难得的机会。最近一个星期,市场上突然冒出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网约车平台,他们开始扩招司机、疯狂烧钱补贴、加大地推力度,试图抢夺市场。
T3 出行甚至信心满满地发了一条微博,在微博中指出:目前 T3 已经进入 20 多个城市,今年会达到 48 个,基本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而曾经一度下架的美团打车 App,如今也重新 “复活”,甚至把业务线拓展到了 100 个城市之中。
这些试图分食网约车市场蛋糕的玩家们,真的能打赢这场反攻战吗?烧钱补贴真的能换取用户增长吗?市场心智长期被大品牌占据的当下,这些网约车公司又有可能抢夺多少的市场份额?
抢滩窗口期,二线网约车大反攻
家住北京的佳佳平日里打车用的是滴滴 App,最近两天,她用起了美团打车。“朋友一直在安利,说美团现在优惠很多,而且响应很快,我就心动了。”
她给深燃展示了最近在美团打车 App 上的两笔消费账单,这两笔账单都是 10 公里左右的路程,由于平台给出了优厚的新人补贴,其中一单优惠了 10 元,另一单优惠了 14.45 元。对比来看,同样的路程,佳佳平日里用滴滴 App 打快车一般会花费 30 元左右(无优惠券的情况下),打出租车则一般需要支付 32 元左右。

佳佳的美团打车消费单
随着滴滴出行 App 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其他打车 App 平台。
小周就在抖音上刷到了高德打车发布的广告 ——“北京人注意啦!免费领 100 元打车券,打车立减 12 元,手慢无!” 小周平日里上下班单程打车花费 30 元左右,这些广告让她心动。
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出了攻略,梳理了除滴滴外,市面上其他可用的打车软件。“看了这些攻略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不错的打车 App 可以选择。” 一位网友称。
对于很多网约车公司来说,这几乎是难得的真空期。一时间,网约车江湖再度被激活。
在 7 月 4 日之后,无论是头部、腰部还是尾部的网约车公司,突然开始发力,疯狂砸钱补贴,试图在有限的窗口期内拉新、抢用户、抢司机。
在 7 月 4 日滴滴被下架的当天晚上,有媒体就报道称,T3 出行的广告投放便出现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中。
T3 在这轮反攻大战中,火力很猛。有猎头在脉脉上分享的消息显示,T3 出行准备要 “大干” 一个月,在市场窗口期只有 40 天的情况下,全员开启战斗模式,主动实行 007(全月无休),本月内要连开 15 城,日均单量突破百万。
除 T3 出行之外,如祺出行、万顺叫车、享道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先后在微博上公布了以用户拉新为主的相关新活动。
这些拉新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优惠力度确实很大。深燃打开万顺出行 App 发现,只要新人注册,平台就会赠送总共 14 张价值 88 元的出行券。还有的是一旦邀请好友,账户上就会躺着拉新礼包,比如,7 月 5 日,如祺出行发布新的好友邀请福利:让好友注册用户,可以得 5 折券;让好友完成专车首单,可以得 25 元现金;让好友完成顺风车首单,可得 15 元现金。
来势最猛的是美团。美团打车原本在 2019 年 5 月下架,没想到今年 7 月 9 日重新在华为、苹果等应用商店内上线了。
深燃打开美团打车 App 发现,只要邀请用户下单,就能够得 10 元打车立减券;邀四名好友助力,团长将得到 128 元打车券包。而在输入完行程后,行程的功能栏上方会显示新人特权,也就是优惠较大的新人红包。相当于单单立减且补贴直接给到消费者。

深燃截图
如今的出行市场,大战已经打响。只不过,这次的价格补贴大战,是一场二线网约车品牌的集体大反攻。
“出行其实是刚需,因为用户每天都会出行,每天都要打车,目前滴滴被下架,自然会有一波用户转到其他平台上去。一旦市场出现真空,别的玩家肯定会有所行动,把市场抢夺过来。” 分析师张翔指出。
抢夺运力,司机成了香饽饽
大反攻之下,各大网约车平台迎来了快速的增长。深燃从七麦数据观察发现,7 月 5 日,T3 出行的下载量是平日里下载量的三倍。曹操出行也自 7 月 4 日之后,迎来了下载量高峰期。
据《晚点 LatePost》,今年 4 月,高德的日均单量还只有 230 万单左右,而近几日在补贴激励下日单量已经达到约 400 万单。


深燃截图
但这只是水面之上的竞争。
网约车平台,本质是撮合促成用户与司机交易,网约车平台服务一端链接着乘客,一端链接着司机。
滴滴下架后,老用户可以正常使用 App,对于他们来说,这次下架几乎没什么影响。不少用户对深燃坦言:“真没什么感觉,该用还是会用的。”
“现阶段,其实网约车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了,不存在用户培育的问题。目前出行基本上都会用 App 叫车,之前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滴滴平台,现阶段用户会转向其他聚合及单一平台,比如高德地图、享道出行等等。” 携华出行 CEO 庄智强对深燃表示:“除了用户端的选择,司机端现阶段也会有所调整。这次行业的震动,对司机端的影响还蛮大的。”
如今网约车已经不再是增量市场了,而是变成了存量市场,目前无论再怎么烧钱买流量,行业天然存在天花板,市场规模相对稳定。在存量市场中,C 端用户不再是关键核心点,运力才是。庄智强进一步指出,尤其是对于聚合平台中的出行企业来说,谁能快速抢占运力市场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
易观分析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千亿级别的打车市场仍有空间,全国网约车平均打车成功率约为 75%,尚有 25% 的网约车需求未被满足。在这样的存量市场中,谁掌所握了运力谁就能快速把更多有出行需求的乘客运走,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订单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网约车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大量的运力集中在一家公司身上,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 1:9(即一家公司占据九成运力)的情况。
“但如今形势已变,从合作方和从业者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总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司机们其实是会尝试新的平台和新的机会。这对于各大平台方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抢夺运力的机会。” 业内人士指出。
越来越多的平台反应过来,开始抢夺起运力。在更为关键的运力争夺赛上,玩家们补贴力度更大,火力也更猛。
美团打车公众号显示,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惠州、泉州等 34 座城市均在招募美团打车司机。除此之外,美团打车还在司机端推出限时福利,即在 7 月 7 日至 13 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 3 天,司机每单除了得到车费外,平台再加赠 20% 的收益。
高德则在近期宣布启动 “暑期免佣季”,推出新手司机免佣和高峰期免佣活动,参与的网约车平台将超过 100 家。截止到 7 月 22 日 24 时,新手司机在领取新手免佣卡后,连续 7 天时间,每天前三单享受免佣。除此之外,7-9 月,工作日早 7 时 - 9 时,司机在此期间接单,平台免收佣金,全部收入均归司机所有。
抢夺运力的机会难得,效果显著。庄智强发现,因为行动迅速,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携华出行的订单量就增长了 200%,新注册的司机用户数也是成倍增长。“我们明显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新司机迁移到我们平台上来,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司机张华已经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变化。最近这几天,他总是接到美团打车邀请注册的电话,随后他又听一些同行说,美团打车给予司机的补贴很多,于是随手注册了一下。
张华注册完后发现美团打车给司机的福利确实丰厚 —— 司机新用户首单奖励 20 元,前三天每天奖励流水的 20%,相当于拉 100 元奖励司机 20 元。“司机最在乎的就是抽佣比例以及补贴,没想到美团最近的补贴还挺多。” 于是现在张华的策略是,既接滴滴 App 上的订单也接美团 App 上的订单。
如今的网约车司机很少在一棵树上吊死,基本都会多注册几个平台。但是注册来注册去,不少司机发现只有一两个比较大的平台可以长期待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小的平台接单量不固定,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单子,另一方面是很多小平台把客单价压的比较低,司机反而赚不到什么钱。” 司机阿强总结道。阿强开网约车好几年,如今他只在滴滴和阳光出行这两个平台接单。
但是最近他听到其他平台的补贴力度很大的消息,有些心动:“滴滴现在对司机的优惠补贴力度不如其他平台,再这样下去我要试试其他平台了。”
能反攻成功吗?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是 “一超多强” 市场竞争格局。在滴滴之外,盘踞着一些二三梯队的选手,B2C 模式的曹操出行、首约汽车、T3 出行等等,还有一些走平台聚合模式的高德、美团。
尽管,以高德、美团为代表的平台拥有入口流量优势,T3 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占据车企优势。但是网约车市场已经足够稳定,这些平台很难再掀波澜。
当下,滴滴 “跌倒”,各家反而有了机会。“关键要看整改的速度,如果一两个星期就整改完,那市场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如果整改的时间比较长,其他各家很有可能瓜分掉滴滴的一部分市场。” 张翔表示。
庄智强更为乐观一点:“现在不管是聚合模式还是 B2C 模式,各个平台其实都有一定自己的优势。我甚至估计这轮行业变动下,20%-30% 市场份额将会重新再分配。”
但烧钱大战不会一直持续,也不会持续很久,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张翔指出,只有在一个行业的早期,烧钱获取流量才符合市场规律,等到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行业天花板,新入局者即便是再砸几百亿也再难烧出更多的用户,烧钱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而且,消费者的忠诚度没那么高,佳佳就对深燃表示:“我已经习惯了用某一款打车 App,现在突然换另一款 App 其实就是为了补贴。”
“现在的流量太贵了,美团等巨头有钱可以烧得起,中小玩家就烧不起了。”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所以稍微大一点的平台短时间还会再补贴一阵,但是长期肯定不会持续。”
那么在存量市场中,大家要拼什么?
“合规、运营效率、供应链才是核心。” 庄智强指出,这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需要极强的整合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网约车是一个重精细化运营的行业,不能一味靠压榨运力及司机,也不能一味提高用户加价来增加利润,而是通过合理的运力调配、用户服务体验等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
监管和合规,是永远也绕不开的两大话题。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发布消息,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全国共有 236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 349.3 万本、车辆运输证 132.7 万本。
6 月份的订单合规率增长排名前 3 名的分别是如祺出行、方舟行、花小猪出行;下降最多的分别是曹操出行、享道出行,还有如今重燃战火的美团打车。
深燃也尝试在美团打车 App 申请注册成为美团快车车主,在填报个人信息这一栏,美团并未强制要求车主上传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照。

深燃截图
合规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无论是流量大户美团、高德,还是志在必得的 T3、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都需要考虑如何在成本控制与服务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
现阶段,对于各大平台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流量来了、订单量翻倍了之后,平台能否承接住?
司机阿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滴滴下架后,他在滴滴 App 上接到的单子,尤其是好的单子反而多了起来。在他看来,其实整个城市的运力是固定的,一些消费者选择用其他出行 App 打车,尽管这些出行 App 订单量增加了,但是自身的运力或者服务跟不上,最后还是只能转接给滴滴。
佳佳选择了美团打车,但是她也有不少顾虑:“我会担心聚合平台上的司机不太受平台控制。我现在只是图个便宜,没补贴之后就不好说了。”
阿明最近研究了各个平台的 App,在他看来,其实很多消费者打车就三个需求,一是坐车的舒适度,二是应答率,三是便宜。“我觉得目前的打车 App,还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 题图来源于 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佳佳、阿明、小林、小周、阿强、张华为化名。
内涵段子情况又要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