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导的《四海》亏惨了。
上周果麦文化公示:投资《四海》亏损约为 700 万元~900 万元。
要知道,果麦作为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去年也就赚 5600 多万,这相当于赔了一年 10% 的净利润。
而除了果麦之外,一起参投《四海》的还有 9 家出品方,背后涉及的明星有吴京、沈腾、邓超等人。
所有投资加起来总额高达 2.6 亿。
而投资没回本的原因很直接:票房未达预期。
那《四海》的最终票房达到了多少呢?5.43 亿。
在 2022 春节档电影里,《四海》输给了 25 亿票房的《长津湖・水门桥》、14 亿票房黑马《这个杀手不太冷静》、6 亿《奇迹・笨小孩》,还被《熊出没》甩在身后。
《四海》不卖座,不仅让投资方的钱打了水漂,同时豆瓣 5.5 的评分口碑,也让韩导里子面子一尽全输。
显然这样一份表现尴尬的成绩单,无论是制作方还是出品方,事先都绝没料到。
那么,韩导这次拍电影赔钱是个偶然吗?还是说这年头投资院线电影就是玩火?
韩寒,虽说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但从商业角度来说,他之前拍电影都还算成功。
从 2014 年的《后会无期》到 2017 年的《乘风破浪》再到 2019 年的《飞驰人生》,票房一路从 6 亿飙到 17 亿。
不仅韩导自己赚到了钱,更关键的是,投资人也赚到了钱。
就比如韩寒的老伙伴果麦文化,虽说这次被坑,但之前每次靠投韩寒的电影,也都能赚上小几千万。
大家对韩寒的信赖来自于:
一、他不是新人了,在拍电影上该踩的坑、该摔的跟头,早都踩过栽过了,指定是有一套自己的成熟方法论了。
二、《四海》的演员阵容:90 后小生顶流 + 新晋谋女郎 + 梗王尹正 + 票房男神沈腾,看上去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
三、有春节档这个黄金档期的加持,大家都期盼着《四海》能在春节档票房大卖。
因此,媒体映前就预测《四海》的票房能达到 10 亿~16 亿。
可谁都没想到,这些漂亮的纸面数据,在最终的票房面前统统失算了。
韩寒的 8 年导演生涯惨遭滑铁卢,《四海》成了他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亏钱的电影。
这难道就是票房玄学?
如果要说《四海》败北是玄学,那么放到整个院线里,票房玄学始终存在。
尤其是近几年,影视院线的生意概括来说就是:既玄又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开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张之洞》。这部电影算是爆了个离谱的冷门。
2022 年 1 月 7 日,历史题材电影《张之洞》上映,据悉,该电影上映第一天,全国只有 3 个人去看,首日票房仅 117 元。
后续是《张之洞》上映 5 日票房收入仅 6790 元 ,第 6 天就下架了,堪称 2022 年 “开年第一票房惨案”。
尽管票房惨烈,但电影里的几位主演都是老戏骨。
有参演过的《大宅门》的刘长纯,有演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陈丽娜,有演过《过把瘾》的史可,还有在《三国演义》里扮演司马昭的高兰村等。
而且导演三丑,还凭借该片拿下了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的导演新人奖。
有人归结为题材不够商业化,有人说是电影海报做得没新意、预告片拍得不走心,还有网友表示,换个名可能会好。
但不管怎么说,这几百万的投资,丢在院线里算是一个响都听不到。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像《张之洞》这样赔到血亏的电影,并非个例。
2021 年,国内约有 1000 部电影在院线上映,其中,425 部显示 “暂无票房”。
据《证券日报》报道,一位资深制片人透露:这种没有票房纪录的,通常意味着票房非常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这些被忽略不计的电影,也有些是商业意图不明确的,那里面咱就无法深究了。
说回《四海》这样被市场抱有期待的电影,它们票房低主要还是取决于观众的选择。
拿 2022 年的春节档来说,真就表现得比往年冷清了。
不考虑 2020 年疫情突发带来的极端情况,2022 年春节档观影人数倒退回了五年前。
再说刚刚过去的清明档。
原本在清明节扎堆定档的国产片纷纷撤档,导致清明 3 天小长假票房只有 1.2 亿。
直接刷新了近 10 年(2020 年除外)清明档的最低票房纪录。
院线电影的未来真说不好,但这些数据多少也预示了如今院线市场遭遇的窘境。
咱们再侧面聊个现象:
以前影视行业还有些人,伪造项目计划书、授权协议书、公章,打着 “花几万块投资一部电影,众筹几千万成本可获得数亿票房” 的旗号,伪装成第三方公司来出售投资份额。
但这两年,搞影视投资骗局的人都少了许多。
那么,影视投资是不是真凉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演员、歌手、主持人、作家、网红、暴发户,只要有了钱都想搞电影。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电影?除了一部分有艺术创作梦想的人之外,剩下无非两种人。
一种是马未都说的那种爱凑热闹的土豪,不管电影赚不赚钱,只要能跟女演员吃个饭就行。
另一种目标明确,奔着赌一把而去,赌中了爆款电影,投资回报等于中彩票。
咱就拿最近几年的影史奇迹《流浪地球》来说。
当年拍《流浪地球》时,因为投资人撤资,电影拍不下去了。本来只是来客串一下的吴京,个人掏了 6000 万,才让《流浪地球》得以问世。
不过吴京自己也想不到,当时慷慨解囊的 6000 万,最后能为自己带来 1.8 亿的投资分成。
就算扣除这 6000 万,吴京最后也能净赚 1.2 亿。不知道当年撤资的投资方,肠子有没有悔青?
而如此现象级的爆款电影,自然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根据自媒体 @越女事务所的爆料:“国内每年的商业电影有 200 多部,但真正明显赚钱的爆款也就 10 部左右。”
所以投资电影赚钱吗?赚,只不过是小部分人赚,谁赌赢了谁赚。
那怎么算赌赢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电影能拿下高票房呢?重点来了:题材、剧本、制作、团队、排期、营销、运气,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无论演员阵容有多豪华,多有票房号召力,制作水平多大片级,营销的骚话包装得有多震撼,但要是剧本不行,都得完蛋。
比如耗费 6 年制作,但 3 天就撤档的电影《阿修罗》。
制作上,据说是赶超好莱坞 A 级作品的魔幻大片,演员阵容有吴磊、梁家辉、刘嘉玲等大咖。
当时,这部电影最大的投资人张家豪,听完项目介绍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决定投资了,第二天资金就全部到位。甚至,他还预计票房最低能有 30 亿。
这部总投资豪掷 7.5 亿的电影轰轰烈烈上架,2 天后累计票房 4123 万,豆瓣评分 3.3,第三天就被片方私自撤档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就是剧本太烂,把百亿影帝、影后都拉下了神坛,巨亏几个亿。
从这也看得出,像剧本这些内容上的制作是票房的基础。而想把票房搞得更高,还需要计策。
比如电影选择在啥时候上映就很讲究,选择了对的时间上线,票房可能因此加倍。
最典型的例子是陈思诚的《唐探 3》,就赌赢了一次。
本来是 2020 年春节档的片子,由于疫情没上成,同档期的《囧妈》放弃院线,选择网络免费放,《姜子牙》《夺冠》选择了国庆档。
只有《唐探 3》一意孤行,硬憋了整整一年,等到 2021 年春节上映,截止到 2021 年 3 月 21 日,票房拿下 45 亿。
不过也有的电影不想冲刺春节档,因为春节档竞争太激烈了。所以就有了第 2 个战术:
搞不到节假日的档期,就搞个好排期。
正面的例子,《扬名立万》。
抛除电影本身好坏,单看排期,它前后时间段排的电影都不咋地,它自然就鹤立鸡群了,总票房最终达到 9 亿多。
赢的方式有很多种,靠同时段对手衬托是其中一种。
反面的例子,则是《投名状》。
当年,陈可辛的《投名状》和冯小刚的《集结号》双双进入贺岁档。
两部电影题材相近,质量都很不错,但由于排期相撞,后者以更大的场面、更强的宣发,在票房上略胜一筹。
综合来看,影响院线电影票房的因素有很多。
如今投资院线电影越来越难,也不能只怪在疫情头上。
跳出疫情来看,投资电影这门生意本身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成本。
只是这些问题在这几年愈发明显。
一部电影从制作到公映的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时间短点还好,拖太长,中间就有太多不确定性。
比如有一位演员,在最红的时候演了部电影,但娱乐圈更迭很快,没过多久演员就过气了,可电影却拖了两年才上映,导致电影没蹭上明星的热度,票房也没有因为明星而大卖。
而最近几年,比演员过气更令出品方发愁的是在电影上映前,演员出事了。
比如徐峥监制、孟美岐主演的电影《我心飞扬》,本来专门为宣传冬奥会而拍,讲述的是冬奥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故事。
片方想赶在今年冬奥会期间上线,但由于之前孟美岐陷入小三风波,电影遭到抵制,再加上剧情老套,表演一般,上座率只有 1%。
另外,高成本也是一个点。众所周知,这些年演员片酬高到疯狂。
动辄几千万的片酬,令广电总局都下令整治: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 40%。
此外,还有个成本大头来自电影的宣发营销。
有句话说:“电影宣发是最顶级的营销工作。” 正经的影视宣发流程,会涉及新闻发布会、拍花絮预告片、上新闻稿。
而不正经的影视宣发操作,这几年可就多了去了。
为了吸引观众,有的电影宣发会花钱买口碑,预告片把剧情片剪成爱情片,把大牌配角剪成主角。
电影《日不落酒店》拿 “含腾量” 引流的方式就令人大跌眼镜。
海报中 “番位” 仅次于男女主演的沈腾,在影片中却是个人形立牌。
这波操作直接把观众整怒了:搞个沈腾的纸片人出来,也能算是特别出演吗?
结果,《日不落酒店》上映三天票房不足 1700 万,也算得上是史诗级扑街了。
从国内影视行业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营销,还是制作,各种黑箱操作都太多了。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也很多。一部投资千万上亿的电影,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来这些钱到底都是怎么花的。
总的来说,想要投资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冲动。
当年豪掷数亿元投资《阿修罗》的张家豪,不认别的就认大制作、大明星。他说,要让投资有情感,让资本有温度。
但是,《阿修罗》惨淡的票房驳斥了他的话。
投资电影最认不得的就是情感和温度,电影行业更需要一环扣一环的专业度、规范性,以及不可轻视的运气。
说回最近两年的院线问题,为啥电影票都涨到 100 多块一张了,但投资电影还是越来越难赚钱?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大家为了回本争票房,从制作方到发行方,想象力异常丰富,办法层出不穷。换句话来说,就是故事不行,骚招来凑。
而这些看似漂亮的表面功夫,最终敌不过观众用脚投票。
花招越多,危机越大,钱越难赚。说到最后,可能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实现突围,那就是:
我在这里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