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站在舞台中央的依然是 70 后们,时代其实没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说到年龄,突然想起赵晓光写的《破浪者:白金分析师眼中的电子行业十年》里面给过的一组数据。这本书成书是在 2017 年,当时赵所长统计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三个市场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年龄分布,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规律。

1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公司董事长的平均年龄呈现阶梯递增的规律,各自都相差了 10-15 年。

这个规律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三个市场中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节奏变化。赵所长认为在制造业里面,企业家比团队更重要,因为一旦董事长换人,企业会面临资金投入、专利、客户导入等方面的重置成本,所以董事长对于企业价值有决定性意义。

董事长在年轻力壮的时候,更愿意花精力去搞研发、搞扩产,制定长期战略,企业也能更快地成长,一旦年纪大了,雄心壮志被慢慢消磨,也不愿意再折腾了,企业增长也会放缓。所以在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董事长的年龄往往偏大,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董事长大多干劲十足。

10 年前差不多是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市的时间点,于是我们又统计了当时前 150 家公司的董事长年龄,发现平均在 40 岁左右,和赵所长的数据基本一致。

简单推理一下,一个人如果立志走科研这条线,从学校出来基本上都 30 岁左右了,之后通过创业积累原始资本,做大规模后再通过 IPO 上市,顺利的话差不多就得 40 岁了,接着再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对科创板也做了一些对比,发现科创板董事长的平均年龄达到了 54 岁。换句话说,现在科创板的这批老板,其实和 10 年前在创业板开疆拓土的是同一拨人,不论是全行业,还是细分到电子行业或者新半军,现在站在舞台中央的依然是 70 后们,时代没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科创板公司的 “含科量” 肯定比当初创业板公司要高一些,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更复杂,所以不能完全横向对比。但是如果纵向对比的话,同一类型的公司,大概率还是年龄更小的董事长更有上进心,对应发展潜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