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在这本书最后一册,讲完徐霞客的故事以后,作者写到: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
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
【工作后如何安排时间・第一年】
在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我终于在下班以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不会有工作,不会有作业,我可以任意打扮它,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于是第一年我最最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初中开始就很感兴趣,但是因为学业放弃的日语重新捡起来。
初中中二期喜欢看日漫,所以很喜欢日语,可惜只在假期学了五十音图后就放弃了。
而当时刚刚毕业的我,还对这个世界的经济到底是如何运作的非常感兴趣,我想知道每天新闻联播里面,那些关于钱?的事情,那些抽水,防水,无形之手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说干就干,我给自己这一年制定了下班后学习计划:日语 + 经济学。
就和所有的学习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学习新知识和感觉自己掌握知识让我非常快乐。
但是很快,我就遇到了瓶颈期:
日语这个语法什么意思?
被动的听着网课开始 “点头”
感觉经济学这个公式和转换好复杂,到底怎么回事?
然后显而易见的,开始了拖延,中断,痛苦的重新建立信心继续学习。
甚至很多时候一度觉得学习这些东西太难受了。开始质问自己怎么这么笨。
这一年的自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1,我发现自己原来特别喜欢自我贬低和压迫,
2,严苛的要求自己完成任务而不是尊重自己身体变化。
3,学习往往被动的接受,听讲,从而学习效率低下。
4,身体和精神情况并不是每天都能精神饱满,所以必然会出现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情况。
5,学习变成了任务,我明明是因为喜欢而去主动自学,学习却反而让我不开心和烦恼。
这一年的时间,我基本上把学习计划完成的七七八八,但是更多的收获,则是我发现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很幸运,我开始着手去处理和改变。
1,我发现自己好像在学校一样,被动获取知识,只是听课,于是我改进了学习方法,先预习,带着问题再去听课。
2,我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我接受自己因为情绪低落而暂时的中断学习。因为我已经拥有随时捡起它,重新学习的能力。这也让我学会自爱,自我尊重。
3,我学会去计算自己学习日志,为自己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欢喜,增加自己成就感,而不是单纯的每日打卡。而这也解决了我自己的三分钟热度问题。
4,我学会在遇到问题和瓶颈的时候,不是把所有责任怪罪于自己,不仅仅接受自己的平凡,从而正确的看待自己,同时也理性的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是认识并克服自身完美主义的艰难过程。
5,最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学这些知识,是因为我享受和喜欢,学习不应该关注一个个最终任务,更重要的是,我应该去享受学习的过程,于是我完成了心态的转变。学会了去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任务和结果。学习只是我满足好奇心,下班后休闲的乐趣,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自己才是目的本身。我希望生活快乐。
……
当然,我得到的成长远不止于此,在自学的过程中,我还逐渐了解到各种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的唯一捷径就是持之以恒,作为一个智商一般的普通人,没有比这更捷径的学习方法了。
我可以一天只看一页书,一年下来,哪怕我 1/3 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休息,我也看了一本 200 多页的书了。
接下来的几年,我每年都给自己制定了下班后不同的主线和支线目标,并且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从而进行实验,(讲实话,这很像是拿自己当小白鼠?,怪有趣的)测试对我来说,最合适的学习方法。不断迭代更新对自我的认知和成长着。
一直到现在……
———————————————————
我并没有赚很多钱,工作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社畜,甚至朋友也不是很多。
但是下班以后,我可以自由的去安排我自己的时间,去做任何我想做和感兴趣的事情,哪怕只是三分钟热度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对自己人生的三分钟享受呢?
我并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我绝对承认这一点,但我并不会因此认为我的人生毫无意义。
因为我在自己的时间里面,有充分的去体验和感受。
就好像当年明月说的那样,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我在自己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有好好的去体验和感受,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我这一生。
我想,这应该算还不错的下班后自我关怀和成长吧~✧٩(ˊωˋ*)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