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7 岁开始健身,到现在年近 50,最深的体会是很多健身理念都在被改变,比如碳水、脂肪不再是洪水猛兽,身边人都开始积极控糖了。但是,这些散落的知识点,即便纠正 100 个也很难拿来指导自己的健身。更糟的是,知道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去练了。
今天这边想分享的,不是让你短期三五个月掉个 30 斤的方法,而是再过 20 年、30 年,过了 50 岁也能持续拥有好身型,像我一样活力无限的两点颠覆思路。
第一,减脂与增肌,不要纠结二选一或做先后排序了。其实增肌就是减脂。理由不仅是肌肉能消耗更多能量这个点,而是长期看用减脂的思路没法达到大家想持续又轻松拥有好身材的目的。反而会走上严苛饮食复胖再减肥的不归路。
为什么?因为体质没有建立好。
我有一些学员刚来时体重基数比较大,那会很着急地想要去刷脂,就跑步椭圆机跳操统统都来。一两周后确实掉秤很快。但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个方法不灵了,体重开始掉很慢,甚至不掉了。这个时候,有些人会加大运动量,比如跑更久却不太会有大起色。
本质上减脂是在消耗,那人不可能一直被消耗,被掏空,最终的结局不是放弃就是被拖垮。
所以我更建议大家做健身计划时,尝试大胆抛弃减脂的思路,而是放在增肌上。不论是大基数还是小基数,男生还是女生。或许一两周变化会很小,体重还会有上涨,但没关系,别害怕。这就是打造或者转换身体基础体质,必须花费的时间。一旦建立好,身体会给到一个跳跃式的正向反馈,或许体重下降不太多,但一定能看到大幅缩减的腰围,还有身体整个紧致度的提升。
最关键的是,肌肉的增加会让你的精神状态与运动表现更好,自然就会越练越想轻松,会更主动地去解锁更多运动。而这些,最终都会辅助到生活的每个场景里,比如拥有更多体力去社交,去陪伴家人、去旅行,去开启想做的任何事。
再来第二点,是不是肌肉练越大,运动表现就越好?也不是。
我有时会跟一些教练去打篮球,那发现有些人跑起来不久就会大喘气。或者大家身边一定有人肌肉练得蛮不错的,却撑不来一堂 45 分钟的体能课,会难受甚至还会吐。
那这不是说大肌肉就不好,而是得看肌肉是怎么练出来的,不同的锻炼方式会导致在不同运动时的表现能力有差。还是以打篮球来讲好了,肌肉练很好的朋友只能说明单向肌力足够,但篮球是一项全身多项肌群包括心肺力的协同,就会显现出吃力了。
所以我不太建议大家只做单一刺激换取围度变大,而偏废锻炼心肺或柔韧性等其他训练。肌肉没有得到用武之地,那会很可惜。真心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健身收获一个好的身体表现力,从而应用到更多更有趣的生活场景里,享受更丰富的人生乐趣,早日脱离身材焦虑的怪圈。
像上班族更多的适合走路,下了班,好多都不想动了。
二爷爷好
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