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是身体的固有免疫系统(也就是血常规里面的单核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把病毒吞噬后,把抗原分解出来,给 T 细胞和 B 细胞。
记忆,是收到抗原以后的 T 细胞和 B 细胞,记住这个抗原并形成一些专门识别这些抗原的「记忆细胞」并产生抗体,当病毒再次进入身体时,被激活然后快速消灭病毒。
Omicron 这两个过程,都有针对性的打击。
首先,Omicron 会抑制识别过程。
2022 年这篇 Nature 就发现(22 年发表,21 年投稿,研究的开展是需要时间的):
从原始毒株开始,新冠病毒在进化上就一直在不断强化对固有免疫的抑制,其中主要是 Orf9b 和 N 突变,可以通过抑制 TBK1 和 IRF3 两个信号分子,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 β 干扰素。
干扰素是身体对抗病毒的「无差别攻击」,是感染病毒后降低病毒载量的首要步骤,并且也是激活免疫细胞去识别病毒的重要促进因子。
从原始毒株,到 Delta,到 Omicron,这两个突变都一直存在,并不断进化。
这就导致通过感染,身体很难形成「足量、有效」的长久免疫力,相反,感染以后,因为身体对抗其他病原体的首要屏障也是这些「识别病毒的细胞」,病毒对本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攻击,导致识别过程受阻,也会导致身体对其他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这种作用是否会产生长时间的免疫抑制,但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感染来产生对 Omicron 的免疫力,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感染过 Omicron 康复以后,还会发生再次感染,这就是没有长久免疫力的直接证据。
其次,Omicron 还会逃逸记忆过程。
我们身体的长久免疫力的实现,是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然后抗体结合到病毒上进行标记,进而免疫系统针对性消灭。
这个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抗体能够顺利结合到病毒上。
理论上,尽管 Omicron 对「识别过程」有所抑制,但身体还是多多少少能产生一些记忆细胞和抗体,理论上,再次感染时,是具备一定免疫力的。
但研究发现,Omicron 中主要流行的 BA2、BA4、BA5,都具备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在,前期感染过 Omicron 产生的抗体,因为 Omicron 强大的突变能力,而不能再结合到再次感染的病毒上。
也就是说,感染产生的抗体,对下一次感染,没太多作用。
这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是来自 Nature 的研究表明,感染早期 Omicron 产生的抗体,无法中和变种 Omicron。
进而,来自 Cell 的研究发现,Omicron 新流行的三种毒株,BA2、BA4 和 BA5 也存在相互逃逸(这三种国内都有)。
感染过 BA2 以后产生的抗体,因为 BA4 和 BA5 在结合的区域又又又又又又突变了,所以这些抗体也不能完全中和 BA4 和 BA5,导致 Omicron 会不断重复感染。
「早阳早好」的前提是身体挺过这波感染以后,通过获得的免疫力,可以免于下一次感染,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早阳早好早免疫」。
但从现在的科学事实来说,「早阳早好」也许是,但「早免疫」可就不一定了;甚至,「早阳早好」以后,「下一次阳了能不能早好」也不一定。
所以,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感染!锻炼身体,强大你的免疫力!
没什么「早阳早好」
一年阳几次的劝大家,这个建议一定要好好听,没什么早阳早好。
人多的地方坚持戴口罩,特别是室内。
每个人抱着尽量不感染的心态,做尽量不感染的防备,才能减缓传播率,要是叉开了不管不顾,情况可能会朝我们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
一是,如果传播得太快,同一时间感染的人太多,意味着同一时间重症的人比较多。这会造成两个结果:
住院人数和 ICU 超过负荷,甚至医护人员短缺,医疗资源崩溃。
而医疗资源崩溃,死亡率就会大幅上升。大家要记住一个事实: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非核心大城市。
另一个结果是,病倒的人太多,各行各业干活的人就会长期缺工。
比如加拿大这边的小学,学校老师经常处于你方病休完,我又病休的状态。今天问了一下班级学生出勤情况,总数二十四位学生的班级,只来了十八位。我一直以为一个班只会有一两个学生缺课,今天呼友问我,特意去关心了一下,结果出乎意料。这就是躺平,只有少数人注重防疫的结果。
这可能也能解释为什么加美经济明明不太好,但失业率却很低,工资一直涨,物资生产和供应成本上涨也推动物价上涨。疫情不停,通胀很可能难止,特别是冬季。
其次,如果不能做到尽量晚感染,少感染,病毒显然会在社会面一直传下去,没完没了,而且会一直发生变异。
总之,战略上藐视病毒,战术上重视病毒。
保护好老人和基础病的人,其他人染上完全不必恐慌。但是,能不染上,就尽量不染上。